如果把08年的铜价走势比作一场戏的话,那么,牛市和熊市则分别唱了上下半场的“主角”,而7月初的历史高位无疑成为一道明显的分水岭。年初开始,铜价在需求强劲的乐观预期推动下一路振荡攀升,间或出现的罢工事件刺激铜价不断试探历史新高。美元的持续贬值也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动力。但是到了7月,当铜价再一次将历史高位改写至8,940美元后,在美元反弹、油价回落以及库存持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铜价开始振荡回落。当金融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需求忧虑不断升温,以及此前的利空影响愈加明显,导致铜价自10月初开始加速跌势,几乎是毫无反抗地连续跌破6,000、5,000、4,000美元3个整数关口,而3,000关口在经历了一段“厮杀”后也最终失守。至此,铜价较7月初的历史高位已经下跌了三分之二。尽管各国为了挽救经济危机频繁出手救市,但是经济状况仍未好转,而消费也愈发低迷,同时美元仍将维持强势,在一系列利空因素的打击下,铜市这场“百年浩劫”恐怕尚未终结。
7月成为分水岭,铜市牛熊各占半边天
回顾08年铜价走势,首先要从07年第四季度的次贷危机说起, 美国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倒闭令次贷危机浮出水面,美国政府随即采取持续降息、注资等手段来稳定金融市场秩序,导致美元承压持续走低,这给与美元走势成反向关系的铜市带来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而另一方面,年初以来市场对于需求前景的乐观预期与此起彼伏的罢工事件互动,同时伴随着LME库存的不断减少,营造出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铜价不断攀升并于3月初突破8,800美元创下8817.5美元历史新高。此后在罢工的刺激下,铜价又于4月、7月相继刷新历史高位。
美尔雅期货分析师刘宜忠表示,需求成为08年主导市场的主要因素。市场对于中国需求强劲的预期结合罢工活动成为上半年推动铜价涨势的主要因素,而LME库存的不断加少更将“供不应求”的表象扩大。
平安期货分析师罗俊江则称,格林斯潘提供的过分流动性给国储大规模抛空交易被逼仓提供了条件。倘若没有这个逼仓行为,铜价不一定能上涨到8000美元。国储持仓头寸过大,而现实中又没有足够的货物交割,因此国储只能被迫平仓,这进一步推升了铜价。
然而,正当投资者为持续攀升的铜价赞叹不已甚至畅想万元关口之际,市场却出现了急转直下的行情。当预期中的强劲需求未能兑现,同时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出现扩散的苗头,铜价也开始了理性的回归。刘宜忠称,纵观2008 年铜价走势,需求主导了全年的行情。可谓涨也需求,跌也需求,在次贷危机初次爆发后,市场仍然对需求前景乐观。但期望越大,最终失望越大,对需求的憧憬最后终于转变为极度悲观,而行情也在投资者的心理变化中从牛市踏入熊途。
也有分析师表示,实际上,这一年,铜市的价格波动受金融因素影响更大,所谓“需求”预期只是表象,或相对被动的因素。或准确地说,金融因素的变化在决定这一年铜市的“需求”的变化。
经济危机扩散,铜市“乐极生悲
当始自2007年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海啸,经济危机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铜消费迅速萎缩。伴随着LME铜库存的增加,中国的需求也呈现出“旺季不旺”的局面,基本面的多空转换令铜价涨势无以为继。同时,美元筑底反弹也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铜价自7月初创下历史新高8,940美元后开始回落。
9月,美国拥有158 年历史的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轰然倒塌标志着经济危机已经来临。然而,噩梦刚刚开始,随即美国银行收购美林、AIG国有化、花旗集团宣布破产,同时各国相继公布疲弱的经济数据昭示经济危机已经蔓延至全球实体经济领域。
铜价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周期及金融市场的整体走势,铜消费周期与经济周期往往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性。正因为如此,今年10月以来铜价开始暴跌,市场信心开始土崩瓦解。
刘宜忠称,一场金融危机逐渐转化为经济危机,不利的经济数据不断公布,市场对金属未来需求季度悲观,沪铜跟随国际铜价走势,10 月18 个交易日里录得12 个跌停,月度跌幅超过40%,跌幅之大,速度之快,均改写了历史。而目前铜价仍在不断向下改写今年铜价新低。
罗俊江认为,铜价的大跌其实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铜价今年的高本就是建立于多年前的逼仓泡沫之上。所以一旦当市场的流动性尽失,铜价便会逐步回归其应有的内在价值。而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经济忧虑可以说成为了铜价暴跌的导火索,当资金流动紧张,多头被迫平仓,市场空头势力急剧膨胀导致铜价在10月以后加速跌势。
救市措施尚未显效,铜市底部尚未现身
经济危机的爆发令全球各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救市浪潮,降息、注资、扩大内需,几乎是使尽浑身解数,而效果却不甚明显。对于经济前景的忧虑仍然像阴霾一样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各国主要产地的减产甚至停产也未能缓解市场对于需求前景的担忧,3,000美元关口的负隅顽抗并未能阻止铜价下跌的脚步。
罗俊江称,各国的救市措施尚难以抚慰市场脆弱的信心,目前信用利差低以及期货市场处于贴水状态说明市场仍难以摆脱低迷走势,而现在讨论铜价的底部也言之过早。市场若想彻底扭转弱势局面还需要等待信贷市场的恢复。他认为,全球经济在09年底有可能复苏,但还需进一步关注美国失业率以及就业数据等经济数据,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经济数据将给市场带来重要的指引。
刘宜忠则表示,回顾2008 年宏观经济走势,破产、裁员、救市、衰退无疑是年度关键词,尽管各国政府均纷纷采取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政策救市,仍难挽救经济的颓势,展望明年全球宏观经济,关键仍然是市场信心的恢复。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影响还将继续,明年美国的信用卡损失仍有可能再创新高。信贷的紧缩引发的消费萎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而随着欧美多次大幅下调利率之后,未来调控手段也将欠缺一定的灵活性,短期全球经济迅速复苏恐非易事。
他称,在铜的金融属性被过分彰显之后,目前市场重新开始回归其商品属性,随着全球流动性的紧缩,资金正在从商品市场抽离,未来美元走势对金属的影响力度将逐渐减弱,铜的供需状况将主导未来铜价。
罗俊江表示,沪铜在2008年终于突破了持续了2年多的大对称三角形走势,在突破了大对称三角形走势后,呈加速下跌的走势。在短短两个多月内,从55,000元下跌至最低21,940元。而沪铜在价格大跌后其仍处于反向市场,根据这个特征可见,市场仍未见底。技术上来看,仍然处于下跌通道中,价格在跌至底部附近后应会处于正向市场。另一方面,沪铜库存仍然在不断增加,也给市场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