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市呈现内强外弱格局

2008-08-19 17:19:50来源: 中铝网
  近期铜市呈现内强外弱格局,LME铜跌幅高于沪铜跌幅,因LME铜库存增加,而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减少。中国铜进口同比下降则导致现货市场供应趋紧,消耗了铜库存。随着国内外铜价差缩小,中国同进口可能会恢复,将会加速沪铜下滑,追赶LME铜跌幅。

  从7月初开始国内外铜价全线回调,但从回调幅度看,呈现出内强外弱、近月强于远期的格局。LME三个月期铜自7月2日创出历史高位8,940美元/吨之后开始大幅下跌,至8月12日最低价7,120美元/吨,回调幅度为20.35%;同期沪铜回调幅度为14.28%;同期上海现货铜跌幅则仅为7.7%。

  LME铜库存持续增加,而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不断减少,是导致铜市呈现内强外弱的重要原因之一。LME铜库存自7月2日的 122,475吨,增加至8月12日的151,700吨,增幅为23.86%。同期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由36,175吨减少至24,825吨,降幅为 31.38%。

  上海现货铜跌幅低于期货跌幅的原因在于现货铜供应趋紧。根据上海金属网,8月19日现货铜价格较沪铜现货月卖盘每吨升水800至950元,现货较期货明显升水说明现货市场供应趋紧,开始消耗库存铜,从而导致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在需求不强的时期不升反降。

  国内现货铜供应趋紧的原因在于中国进口铜下降。2008年初以来中国铜进口亏损严重,从年初到6月份进口铜每吨亏损都在5,000元以上,即使存在少量的融资性进口,也由铜转向锌。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08年1至7月中国共进口铜(阳极、精炼和合金)920,420吨,同比下降17.2%。

  内外价差缩小,可能将导致中国铜进口再次增加,冲击国内铜现货市场,进而抑制沪铜走势,改变目前这种内强外弱的格局,加速沪铜下滑,追赶LME期铜跌幅。因为目前这种内强外弱格局已经导致国内外铜价差逐渐缩小。2008年初中国进口铜每吨亏损6,000元左右,至8月中旬每吨亏损已降至3,000元左右。

  国内需求不强也是促使沪铜加速下滑,并追赶LME铜跌幅的潜在因素。国内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广大企业资金陷入困境,对铜的采购因此受到影响,这也是近期压制沪铜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国进口铜在8月份得到恢复,需求不畅因素就会与供应增加一起发挥作用,并产生共振,加速沪铜下滑。
(责任编辑: 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