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外铜市依旧上演着惊心动魄的行情,且从两市场走势相比较,外盘受国内盘影响较大,而国内期市行情则被资金力量左右。
本周伦铜自周一从7000美圆/吨左右的价位垂直灌落后,直至周四基本围绕6700美圆/吨一线做震荡,周五受美国公布的11月就业数据略高于预期以及库存减少等利好的支撑迅速反弹,并最终收于6920美圆/吨。从周线技术图形上看,收下影线较长的小阴线,有一定的抗跌性、但上方60周均线依旧沉重, MACD指标继续向零线下方滑行,技术上的弱势依然。本周的小阴线与前两周的K线联合形成了新的小平台区,在下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前有望保持当前的震荡区域。
本周国内沪铜主力802合约走势也丝毫不单调,周一几乎摸着了60000元/吨的心理关口,却在59770元/吨处功败垂成、收盘反以当日较低点57690元/吨告终,当日最高波幅达2260元吨。周二,国内市场仍然是一片阴霾,主力802合约以跌停报收;周三国内沪铜变脸相当快速,毫无预兆的迅速拉升1400余点,再次让市场措手不及;周四周五,行情没有出现意外的欣喜、自58100元/吨一线回落后再不见起色,但短期 10日均线对价格形成较为有效的支撑。本周的周K线以阴线报收,整体均线的压力仍然不容小窥,仓量双双创出年内新高,MACD指标已经完全下穿了零线—— 技术上的弱势毋庸置疑。
从本周的行情可以看出,国内资金的力量已经隐然超越了基本面的影响。本周国内外市场虽然可供市场炒做的因素不多,却依然有题材可炒:美国制造业数据、两市的库存都是铜市经久不衰的调味料,然却不足以造成国内市场一周接近4200元/吨、日内反复达2000元 /吨如此激烈的动荡(此处是相对基本面题材的炒做作用而言,非针对数字本身),本周仅主力沪铜802合约持仓超过12万、成交量超过150万才是行情波动剧烈的主要因素。
投机资金介入铜市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方面,我国近期一直实施的紧缩银根政策已经使得沪深股市的高烧得到有效的控制、投机资金因此逐渐流出,这部分资金的流向受到市场关注,笔者以为,作为投资性的资金,部分资金进入了其他投资领域,当中的部分资金必定进入了期货市场。另一方面,截止到11月16日一周,沪铜总持仓尚不足16万、成交不足80万,而本周的持仓已经突破21万、成交量更超过166万,两相比较,持仓大约增加了5万手(合计25万吨铜)。根据计算,除去期货保证金因素导致的资金被放大的作用,大约有20亿的新资金入市。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消费企业,对于国内铜价的心理底限都不太接受50000元/吨下方的价格,而一般资金是习惯做多市场而不太愿意做空价格的,因此铜市前阶段的窘境也确实给资金以极好的介入契机,并最终造就了目前波澜壮阔的行情。
当然我们知道,资金的作用对于期市确实重大,但只能是短期的行为,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的趋势,也不具备扭转市场颓势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铜市当前的压力依旧巨大。首先由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低迷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失衡严重,主要经济体的低利率政策及外汇储备的增加等因素导致流动性全球过剩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其次,中国国内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2008年我国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也是我国实行长达的十年稳健货币政策以来,首次提出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上述两大因素都是从宏观上制约铜市的关键,也决定了铜价后期的大的走向难以出现上冲九天、直奔10万/吨的亮丽远景。不过从短期来看,仍有利好因素支撑国内外铜市。本周上海铜库存减少6836 吨,虽然减幅只有上周减幅的3/5多点,但上海铜库存总量目前仅27602吨;同期伦敦铜库存本周减少450吨,截止到上周末达188750吨,两市的总库存不足22万吨,且上海的库存持续大量的减少、伦敦也首次出现减少,对市场而言无疑具有极强的提振作用。短期内美国就业数据略高于预期,美国11月新增9.4万就业人口,失业率则持稳于4.7%,也使得市场得以暂时脱离次极债阴影,将焦点转向中国买盘的增加上。另一方面,一个隐性的利好也间接支撑铜市:今年以来,全球性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土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过多的资金追逐较少的土地,必然造成土地价格上涨,这将有效支撑国内房价;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房地产行业大量国外资金的流入逐利也难以在短期内出现大幅降温,因此未来建筑业对铜的需求仍然可以有效支撑铜价。
综合看来,铜市的震荡行情短期难以结束,沪铜主力802合约的震荡区间有望继续维持55000——60000元/吨,操作上可在此范围内高沽低渣,若有效突破该区间则顺势。除非基本面出现重大变故,否则伦敦也将跟随沪铜走势在6600——7000美圆间宽幅震荡。近日关注美联储会议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