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旺季来临、中国消费强劲增长的预期,近一个月基金多头大肆拉高,期铜以V字反转的形态暴涨近1800美元,多方市场的强势特征明显。在期铜自5800美元快速上涨后,大量的CTA空头回补及新多头的进入推动铜价进一步上扬。
从近期外电报道来看,国外基金多头显然对于中国消费的强劲增长持乐观态度,一季度中国铜进口数据部分支持了这种观点。根据海关公布的经济数据,3月份国内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为30.774万吨,1-3月中国进口铜数量为77.65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8%。
但在伦铜强劲拉升的同时,市场似乎并未关注同期国内现货市场的表现。大量进口的铜主要于年初点价而近期集中到货的,由于供给充足,近一个月国内现货铜价多次出现了贴水状况,国内外比价的回落可能制约了国内买家在国际市场后续的购货量,相应地影响了未来进口数据的表现。
同样,近期美国经济状况并不为市场所关注,但持续下滑的房地产市场及高风险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仍再度可能引发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忧。
伦铜的大涨带动其他金属的多方氛围,伦铝也突破了延续了近半年的振荡区间,但偏弱的基本面仍制约着伦铝的上行空间,高达80余万吨的库存压力及较高的现货贴水对市场信心的影响不容忽视,伦铝未能继续向上拓展空间,3000美元一线阻力较为明显。
国内基本面:消费明显转旺 库存仍有待消化
进入3月下旬后,与往年一样,下游消费逐渐转好,铝厂订单状况良好。沪广两市消费略有差异,广东地区消费较早启动,维持300元以上的高现货升水,而华东市场相对平稳,一直维持约100元的现货贴水,四月份市场出现了广东升水回落及华东转为平水的状况。从近两周来看,国内现货市场已明显进入了消费旺季,一旦价位合适,下游厂家入市购货踊跃,成交活跃。
虽然下游消费转好,但近期铝价始终难以明显走强,即使在外盘大涨的氛围下,国内铝价涨幅仍不大,现货价格未能有效突破19800元/吨,库存量处于相对高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库存方面,广东市场维持在3-4万吨区间波动,上海市场从上月近8万吨的高点回落至5万吨水平,无锡库存量约为3万吨,当前三地总库存量超过12万吨。从过去一个月来看,库存量呈现较为明显的回落趋势,3月至今,每周的库存量统计数据均平稳回落,进入4月份后,回落速度略有加快,但当前库存水平仍高于正常水平。充足的供给对市场心理预期影响甚大,一旦铝价大幅上涨,买家往往趋向观望,导致铝价冲高回落。
供给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今年1-2月份原铝产量179.74万吨,同比增长35.4%,其中二月份产量为89.31万吨,同比增长33.1%,显示国内产量增长仍较为强劲,去年高利润所激励的新增产能开始投产。从现有资料来看,5-6月份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铝厂扩产项目达产现象,国内产量将继续稳定增长。
在国内原铝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出口量却未能增长。从节后国内外比价走势来看,原铝出口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虽然4月初比价一度回落至6.8,逼近出口的盈亏平衡点,但随着国内铝价的逐渐补涨,短期内出口数量仍不大。
从后市来看,基本面的改善值得期待,而现货铝价能否持续走强、乃至冲击年前20000元/吨价位,库存量的回落速度将是重要因素。
潜在利空:退税政策再次引起关注
近期关于铝材出口退税税率下调的传闻再次引发了市场的不安情绪,市场担忧该政策变动将导致铝材出口回落,在原铝出口受制的情况下,铝材出口对于缓解原铝扩产压力的重要性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4月初部分钢材出口退税税率下调的消息也激起了市场的猜想,此外,4月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表示“正在根据目前进出口状况,对包括钢材在内的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调低作出研究”。短期内该政策对市场人气心理的影响较大,而其对铝材出口的实际影响仍有待观察,因当前铝材出口的利润空间仍旧较大,且退税税率的下调幅度及涉及面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综述:短线跟随铜价波动 后市振荡走高
虽然近期伦铜走势极为强劲,但市场对于快速拉升的走势存在猜疑,且基金大肆炒作的中国因素也尚未完全得到证实,一旦铜价继续攀升,随后便是去年历史高位的阻力。在美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铜供需缺口较去年收窄的背景下,期铜能否再创历史新高存在疑问,而中国需求能否如预期般强劲也同样存在不确定性,短线伦铜维持强势,后市冲高谨慎。基本面偏弱的伦铝继续走强则面临着比伦铜更大的阻力,预计伦铝上行空间不大。
与铜价相比,国内铝价走势更多地受自身供需状况的影响,而无论是消费完全转旺或库存量的回落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短线现货铝价仍可能进行区间振荡,期间价格的波动将受到伦铜走势的指引,持续走强的动量不足。随着基本面的改善,下月现货价格区间可能上移至20000元/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