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生态文明与再生资源行业会议在山东临沂召开

2025-05-23 09:31:26来源:资源再生杂志

  5月21日,为凝聚“十五五”行业发展共识,推动回收利用体系再升级,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的2025生态文明与再生资源行业会议在山东临沂召开。本次会议以“ 服务‘两新’加力扩围,回收利用体系再升级”为主题,紧扣再生资源行业政策解读、技术创新、市场趋势等前沿方向。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副部长王湛,商务部流通发展司有关同志,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同志,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徐铁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原副主任王远鸿,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孔庆凯,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明科,山东省供销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陈伟,山东省商务厅流通处三级调研员郭伯印,临沂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冯凡华,沂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厉彦吉,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执行会长邱明琦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供销系统企业、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新闻媒体等代表共3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生态文明与再生资源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秘书长唐艳菊主持会议。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徐铁城致辞。徐铁城表示,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承启的关键节点,再生资源行业正迎来政策红利释放、技术迭代突破与市场空间拓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行业呈现三大显著特征:一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加速融合,央企龙头与优质民企通过资本运作、技术整合持续提升产业集中度;二是再生材料的高值化应用推动全产业链能效跃升,助力碳减排贡献率显著提升;三是以中国再生资源集团为代表的央国企正构建“标准引领+模式创新+全链布局”的生态体系,在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循环经济国家标准制定及新兴赛道布局中发挥核心作用,为健全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针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徐铁城给出五点发展建议:一要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前端回收、中端分拣、末端利用各环节的体系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回收平台,加强与社区、物业等的合作,开展多网融合,最大化便利老百姓交投活动。二要加大绿色低碳园区在各地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力度,目前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制定绿色低碳园区政策和规划,要进一步发挥园区作为地方构建再生资源全链条闭环管理绿色低碳发展高地、产业升级绿色化规模化、承载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实现“双碳”目标重要抓手等重要作用,明确园区特色、建设思路标准和实施路径,加速绿色低碳园区建设。三要加强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推动行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充分利用高值再生材料、再生产品、自动化分拣、AI质检、智能化管理、大数据等技术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四要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实现对再生资源产生、运输、储存、交易流向溯源,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五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副部长王湛致辞。王湛表示,2024年供销系统再生资源回收额达3900亿元,占全社会回收总额的25%,废旧家电规范拆解量超2800万台,占全国规范拆解量的31%。当前,供销系统已建成4.6万个回收网点、600余个分拣中心,培育中再生集团、重庆再生资源集团、安徽双赢再生资源集团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为落实国务院“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部署,供销总社出台《五年专项行动规划》,实施“815工程”,旨在培育壮大80家左右的骨干企业,建设1万个标准化、规范化回收站点,打造500个绿色分拣中心。2025年将重点推进3000个标准化站点和150个分拣中心建设,并搭建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动力电池、3C电子产品等新兴回收业务。

  王湛强调,今年4月,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等7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供销社企业等经营主体作用 加快推进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通知》。下一步,总社将指导全系统落实好通知中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同志介绍“两新”工作进展和成效。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有关同志到会并发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原副主任王远鸿作题为《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及国际贸易新趋势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主旨报告。王远鸿表示,2025年中国经济一季度实现平稳起步,在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下,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二季度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及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可能拖累经济回升基础。他强调,需统筹国内发展与外部风险,以高水平开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加速落地既有政策并储备增量工具,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巩固经济回稳基本面。王远鸿预测,全年经济有望在波动中展现韧性,但需警惕外需波动与内需修复节奏对增长的影响。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孔庆凯作题为《多领域迎来发展机遇新一轮市场蓄势待发》主旨报告。孔庆凯介绍,中再生公司2024年销售额达556亿元,回收再生资源超2000万吨,业务覆盖家电拆解、动力电池回收、再生金属等9大领域。其中,家电拆解年产能2590万台,市场份额提升至30%;废钢业务规模突破1400万吨;数字化平台对接3.7万个回收站点,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公司还在郑州建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生产线,并加速布局全国新能源项目。

  孔庆凯强调,循环经济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中再生将以数字化平台、产业链协同和技术创新为抓手,构建“无废世界”生态。他呼吁行业加强政企合作与跨界联动,共同书写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

  临沂市沂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厉彦吉作题为《沂河新区再生资源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主旨报告。厉彦吉介绍,临沂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市,工业体系健全,回收总量和价值居全省前列,且商贸物流发达、专业市场成熟、回收体系完善。他还详细介绍了沂河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情况,包括沂河新区概况、产业基础、政策保障、产业园规划及招商成果。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明科作题为《“技术赋能 小美专精”——构建中再生特色分布式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专题报告。陈明科分析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情况、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循环体系、梯次利用、梯次利用电池产品技术方案与应用场景、拆解打粉业务等。介绍了供销总社印发健全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工作举措:一是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回收服务网点;二是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引领能力。还提出了在共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态圈方面要带动上游保障货源充足、衔接下游畅通产品销路、积极发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分会作用。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人虎作题为《生物质燃料和废金属/废塑料回收领域碳价值实现》专题报告。唐人虎围绕国内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转变的政策大背景,以及国际碳足迹、碳关税、循环经济法案等贸易新规要求下,国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如何实现产业链共赢及价值增值。重点介绍了在碳减排交易和碳足迹方面,如何通过将减排转化为收益,利用政策覆盖技术溢价,或在技术选择与平衡方面兼顾成本、效率与长期价值。还分享了碳减排交易市场和回收领域项目减排量开发,以及回收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和相关案例,并对未来再生回收领域面向碳中和的碳价值实现提出建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孟庆瑶作题为《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专题报告。孟庆瑶介绍,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小循环”链条已基本建立,正处在汽车全产业链“大循环”链条的贯通,已基本建立完善地适应和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标准管理体系。2024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53亿辆,年报废量超800万辆,但报废量占保有量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行业仍面临回收体系不完善、技术水平不足等挑战。一方面,行业格局小散乱,非法拆解问题屡禁不止,挤压正规企业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零部件循环利用市场秩序不规范,精细化分选技术落后,动力电池拆解存在安全和环保风险,导致资源价值未能充分释放。他认为,未来产业链高值化路径,要聚焦车用再生材料推广应用和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两大方向,提升贵金属和塑料回收率,并拓展高端应用场景,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实现从低端拆解向全产业链高值化的跨越。

  宁波搭把手生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闵亚军作题为《“全品类、全区域、一体化+公共服务”两网融合数字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专题报告。闵亚军介绍了公司紧密结合国家“两新”政策,积极探索实践,致力全面打造以“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为切入点,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全面打造一个“全品类+全区域+一体化+公共服务”创新型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积极创新,采用物联网、车联网、区块链、AI图像识别、云计算等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全过程的“可追溯、可计量、可核算”,从而使资源回收利用的碳足迹追溯成为可能,为进一步实现碳减排的计量和核算奠定坚实的数字底座,同时体系运营形成的庞大的数字资产,也成为政府决策、社区服务、商业运营的重要支撑。

  临沂华东有色金属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育华作题为《华东金属城再生金属回收产业发展及愿景规划》专题报告。白育华介绍,作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认定的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华东金属城依托山东金升集团,已成长为我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废旧金属集散中心。市场占地1078亩,汇聚1200余家商户,直接带动就业超万人,辐射周边产业链就业达10万余人。报告显示,2024年华东金属城废旧金属交易量突破450万吨,五年累计达2200万吨。其中废旧空调回收36万台套、厨卫家电及机电设备50万吨,全年货物贸易额约600亿元,同比增长10%,近三年累计纳税超2.2亿元,成为临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核心引擎。

  目前,华东金属城已构建覆盖全国11省市的回收网络,联动3万多个回收网点,并与中东部11省再生资源企业建立稳定供销关系,形成废铜、铝、不锈钢及家电拆解等产业链前端原料供给基地。未来将以循环经济为方向,加速推进废旧金属资源利用数字化转型,通过智慧化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循环+数字赋能”产业集群。将打造全国首个以“双碳”为引领、再生资源产业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区,融合数字转型、工业文旅、金融商贸及科教示范功能,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树立绿色集约发展标杆。

  中再生城资(北京)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文艳作题为《公共机构废旧电子电器回收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分享》专题报告。孙文艳认为,公共机构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可以对全社会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公共机构废弃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处置需要注意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为有效平衡服务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共机构废弃物资源利用服务的流程管理必须在服务商准入、流程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她表示,因工作性质原因,机关干部职工闲置的二手3c电子产品需要得到妥善安全的处置。依托中国再生资源集团回收处置能力,2024年起,国管局联合各大部委开展“废旧3C电子产品回收进中央国家机关活动”,定期为各部门和干部职工提供专业的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表等3C电子产品的二手回收和报废处置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公共机构内开展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兼顾信息安全与资源再生需求,可为公共机构构建全场景、全品类、全链条电子废弃物治理体系提供可行路径。

  大连商品交易所高级执行经理韩佩徽作题为《上市再生钢铁原料期货助力钢铁行业绿色发展》专题报告。韩佩徽介绍,大商所正在研发的再生钢铁原料期货是我国首个再生资源类期货品种,该品种上市后将填补国内空白。通过标准化合约设计和符合现货市场习惯的交割制度创新,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提升“城市矿山”资源保障效率,同时为钢铁产业链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新工具。韩佩徽强调,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合约论证、质检对标、模拟交割及交割场所遴选等筹备工作,推动再生钢铁原料期货早日具备上市条件,助力钢铁业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

  苏州啸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斌作题为《海外有色再生原料供应渠道及分选方法分析》专题报告。张东斌分享了全球再生铝行业现状、再生金属原料现状与处理工艺、车间布局、美国及欧洲再生铝生产装备现状。

  长安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系特聘教授李云全作题为《从废旧塑料到绿色物流载具高值化应用路径的探索》作专题报告。李云全提出以废旧塑料制备智能物流托盘为核心,通过材料优化、设备升级及工艺创新,为石化/化纤以及物流仓储行业打造高性价比绿色运输解决方案。该技术聚焦物流载具的低碳循环再生与全社会共享模式,协同智能化仓储与智慧物流应用,旨在构建全链条循环经济体系,系统性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支部书记、副会长万玲作会议总结。万玲表示,本次会议通过最新的宏观政策解读、经济与行业趋势分析、回收体系提质增效路径探讨等方面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发展共识指明了方向。她从三方面同与会代表交换意见:一是强化责任担当,践行绿色发展使命;二是标准规范先行,夯实产业体系底座;三是运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发展动能。

  据悉,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两新”重要国家标准及政策宣贯暨供销系统合作对接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暨3C电子产品回收产业链市场形势分析会、再生金属市场形势分析及绿色供应链建设座谈会。

  调研参观

  在企业调研环节,组织部分与会代表赴华东有色金属城、山东中绿资源再生有限公司、中再生(临沂)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金升有色集团有限公司、格力电器(临沂)有限公司实地参观调研。

作者:邓旭

(责任编辑: 静水)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