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当众多门窗幕墙企业还深陷价格与流量焦虑,一批头部企业已率先开始战略觉醒。在此梯队中,有一家铝加工制造领导者悄然完成了“分赛道”战略的铺设:保持高端产品线的同时,布局引流产品线。
这种看似矛盾的布局背后,折射出中国制造领军者对建筑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清晰认知。
FBC博览会今年升级《灯塔2.0》计划 ,解构头部企业可复用的战略思考与先进打法,为行业放大成功范式。本期对话山东华建铝业集团常务副总裁丁三莲,拆解华建如何用二十年沉淀的硬实力重构竞争,走向全球。
战略定力:用“分赛道”切割市场
"尽管门窗集中度加速提升,但参照成熟行业轨迹,头部企业可能所剩无几"丁总的判断直击行业痛点。当多数企业仍在高端化与下沉市场间摇摆时,华建已形成从999元/㎡的“优衣库”类高性价比的引流产品,到“劳斯莱斯”级别的高端产品矩阵。 被问及华建如何应对市场分层时,她提到:“我们像医生一样,用‘分赛道手术刀’精准解剖市场。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未来三年的市场覆盖率。同时,坚持核心的‘三纵三横’战略。”
FBC:
该战略有哪些要素?计划达成什么目标?
丁总:
“三纵三横”战略包括纵向聚焦建筑、工业、新能源三大领域:保持系统门窗技术领先,拓展汽车轻量化与光伏支架业务;横向打通国内、‘一带一路’及欧美三类市场。
技术壁垒:从被动式门窗到新能源
在山东某超低能耗示范项目,华建研发的被动式门窗系统传热系数突破0.79W/(m?·K)大关,让舒适度拉满——冬季坐在窗边不用再加毯子,真正实现“冬暖夏凉”。这背后是十年研发体系的持续投入:自建研发公司,再加上德国研发团队总工技术攻坚。
FBC:
重研发会拖慢市场响应吗?
丁总:
慢,才是快的真谛。2014年我们布局被动式门窗时,行业认为这是“伪需求”。但正是坚持每年投入研发,才让产品传热系数不断突破。
但华建的技术野心不止于此。如今技术红利已抵达新能源及汽车领域。这恰好证明了技术壁垒的构建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体系化能力的胜出。
FBC:
未来门窗行业的品牌格局将如何演变?
丁总:
对标欧洲成熟市场经验,国内必将走向品牌集中化。华建将实施双轮驱动,纵向推进绿色低碳升级,横向布局如新能源车配套、光伏、3C电子等多产业及海外市场,形成多利润支撑点。
渠道基本重组:把经销商变成“特战队”
面对流动的消费端流量,华建敏锐的开始对经销体系进行升级:从经销商到"城市合伙人"的变革,本质上是对传统经销体系的重构——准入门槛提升至需具备团队服务、项目承接、复杂门窗安装能力,配套专项技术服务培训与订单区域化直配机制。
去年某头部合伙人就承接了近4000万平米的项目。此外,丰富的产品矩阵为城市合伙人提供了更多选择,8,000-1,000元/㎡价格带宽外,还新增了999元/㎡战略引流产品线。
作为服务经销商转型的平台,FBC将于11月在上海举办#第二届金工匠杯门窗安装技能总决赛及#创变者·说经销论坛,立体搭建技能培训与设计师对接平台,帮助经销商向城市服务商转变。
全球棋局:用“中国制造”构筑确定性
“当同行争论出海时机,我们已锚定三大类国际市场。”丁总在描述 “3+7全球化战略”时如是说。华建的全球化沙盘包括三层:
第一层 因性能适配地区气候,华建的产品在一级战略市场欧美地区一直极具竞争力。
第二层 中亚为二级潜力市场,承接欧洲品牌退出后的高端项目需求;规避贸易摩擦区,俄罗斯市场成为新增长,华建产品的保温性也非常适配这个新入局地区的严寒气候。
第三层 针对中东、东南亚的大规模投入暂缓,取而代之得是布局保税仓试点。
这种全球化战略,本质上是将中国制造的柔性产能,转化为对抗不确定性的系统能力。
FBC:
全球化战略如何影响出口量和产品研发?
丁总:
目前年产能达80万吨,我们将通过性价比优势对冲关税压力,预计年出口增长超50%。同步我们将针对沿海气候特点研发高耐候产品线,并开发符合被动房标准的系统门窗。
2025年11月5-8日,#FBC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与华建铝业等“行业灯塔”共同探索新大陆。扫码锁定黄金展示机会,或提前预约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