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铝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总排放量低于2020年峰值
关键亮点: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2.33%,每吨铝生产(原铝及再生铝)平均排放10.04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
全球铝产量增长2.75%,达到1.112亿吨(含原铝及再生铝)。
总排放量保持基本稳定,为11.16亿吨CO2e。
连续第三年实现产量增长,而排放量未同步增加。
2023年,全球铝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增长0.36%,而铝产量增长了2.75%。铝行业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达到峰值。
图表显示,全球铝产量从2014年的862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112亿吨(原铝及再生铝),同时排放强度有所下降。最新数据显示,铝产量从2022年的1.082亿吨增加到2023年的1.112亿吨,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基本稳定在11.16亿吨CO2e,与2023年的11.12亿吨相比变化不大。
每吨铝产品生产的排放量(即“排放强度”)在2023年下降了2.33%,自2020年以来累计下降了11.5%。
全球原铝及再生铝产量及铝行业GHG排放量
回顾历史数据,2020年可能是铝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的一年,整个行业正迈向实质性的减排之路。最近的减排趋势,是铝行业在研究、开发和实施新技术、创新技术和能源供应变化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的结果。国际铝协在全球所有主要生产地区跟踪了50多个促进减排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均遵循必要的技术减排路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铝冶炼所用电力供应结构的变化。铝冶炼是铝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国中国向更多水电的转变,以及包括中东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其他地区可再生电力使用的增加,都导致形成了铝行业减排的积极效果。对其它关键减排技术也进行了投资,包括氧化铝精炼中的燃料转换以及提高铝回收率和效率的措施。
IAI秘书长Miles Prosser表示:“最新数据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表明行业已经达到一个转折点,成功实现了金属产量增长与排放增长的脱钩。我们很高兴看到IAI成员公司采取的措施使得产量增加的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未显著上升。”
“然而,尽管2023年排放水平稳定反映了积极进展,但也提醒我们未来减排任务的艰巨性。铝行业在减排项目上的持续努力和大量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需采取更多行动。作为行业,我们必须找到方法,以更快、更深、更广的方式实现减排。”
铝行业仍然是许多领域减少碳足迹的关键推动者,例如清洁能源的发电和分配、电动汽车的转型以及食品和饮料可持续可回收包装的推广。随着铝需求的增长,行业正在整个生产价值链中大力投资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23全球铝行业温室气体总排放量
按照铝产业链工序计算排放总量,2023年全球铝电解工序总排放量7.91亿吨,占比70.8%。其次是氧化铝精炼工序排放量1.66亿吨,占比14.9%。排在第3位的是阳极生产,排放量0.71亿吨,占比6.3%。排在第4位的是铝材加工,排放量0.37亿吨,占比3.3%。再生铝生产排放量0.24亿吨,占比2.1%。铸锭生产、内部过程废料重熔、铝土矿开采分别排放了1000万吨、1200万吨和530万吨。原铝及前序产品的累计排量为10.43亿吨,占铝行业总排放量的93.4%,将是下今后减排的重点。
2020-2023全球铝行业温室气体总排放量
(按工序计算)(百万吨CO2)
按照排放来源计算,电力排放是铝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合计排放量为6.53亿吨,占铝行业总排放量的58.5%,其中主要是来自铝电解工序所用电力的间接排放,占行业电力排放的比例为93.3%;其次是热能排放1.71亿吨,占总排放量的15.3%,主要来自氧化铝精炼环节;排在第三位的是过程排放,总量是1.15亿吨,占比10.3%,主要来自铝电解工序的排放;辅料排放量为8800万吨,占比7.8%。铝电解过程中的阳极效应PFC直接排放为5400万吨,占比4.84%;运输排放3800万吨,占比3.4%,主要是来自铝土矿和氧化铝的运输排放。
2023年全球铝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按排放源计算)(百万吨CO2)
2023全球原铝平均排放强度
国际铝协同时公布了原铝平均碳排放强度数据,即原铝从摇篮(铝土矿)到大门的平均碳足迹。2023年原铝平均碳足迹为14.9吨CO2/吨铝,比2022年下降了1.7%。但是回看历史数据,原铝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显然有限。如果电解铝行业继续以目前这样的降碳幅度前行,远不能完成降碳愿景,铝冶炼企业必须主动加降碳进程,铝产业链以应该以市场机制支持和推动铝冶炼行业加大减排力度。
2023年全球原铝平均排放强度
(按排放源/工序计算)(吨CO2/吨铝)
按照工序核算的每吨原铝排放强度构成:电解工序排放为11.2吨CO2/吨铝,占比75.2%;氧化铝精炼排放2.4吨CO2/吨铝,占比16.1%;阳极生产排放1吨CO2/吨铝,占比6.7%;电解铝厂铸锭和铝土矿开采分别占比1.2%和0.47%。
按照排放源核算原铝的平均排放足迹构成:电力(间接排放)8.9吨CO2/吨铝,占比59.7%;热能排放1.7吨CO2/吨铝,占比11.4%;过程直接排放1.6吨CO2/吨铝,占比10.7%;辅助原料排放1.3吨CO2/吨铝,占比8.7%;电解过程阳极效应PFC直接排放0.8吨CO2/吨铝,占比5.4%,运输排放0.5吨CO2/吨铝,占比3.4%。
附录:
回收铝的生产过程排放
新废铝回收排放 = 0.5 吨CO2/吨回收铝
旧废铝回收排放= 0.6吨CO2/吨回收铝
内部废料回收排放= 0.3吨CO2/吨回收铝
以上这些排放只是过程排放,并不代表可回收铝的碳足迹。
回收过程排放数据取自欧洲铝协(2015年数据)和美国铝业协会(2010年数据)的出版物,并应用于全球回收行业,并假设所有年份的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同。
旧废料——指最终产品使用和报废后由收集系统产生的报废(也称为消费后废料)。
新废料——指半成品(铝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在供应链内流转。
内部废料———指在半成品(铝材)生产过程和熔铸工序之间周转的废料。它通常有内部废料闭环流转过程,其中常见的是合金相同的废铝又被返回到其上游供应商处。
消费前废料——指新废料和内部废料
半成品(铝材)的生产过程排放
半成品生产过程排放= 0.3 吨CO2/吨/铝材 (2005-2019)
铝板带轧制过程排放 = 0.36吨CO2/吨铝板带
铝挤压材挤压过程排放= 0.31吨CO2/吨挤压材
铝箔生产过程排放= 0.60吨CO2/吨铝箔 (2020-2022)
铝铸造生产过程排放= 0.29吨CO2/吨铝材 (2020-2022)
其它生产过程排放= 0.37吨CO2/吨材
不包括内部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