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机资金和美元再度走弱的带动下,LME铝价年后表现甚为强劲;相对而言,国内铝价却很是疲弱。突出表现两个市场的比价变化上,随着LME铝价上涨,沪铝和伦铝价格比值快速下滑,而在LME铝价调整的同时,比值即出现回升。2月中下旬,沪铝主力合约在LME铝价的带动下曾经实现了小幅度的上涨,成交略为活跃,日成交量基本上在2万手之上,持仓也有少量增加。然而,期货市场上投机者的兴趣并没有真正被调动起来,持仓始终维持在5万手以下的低水平上。近月合约更是如此,当月对三月期的价差在价格上涨过程中进一步拉大,月均价差在100元/吨左右。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数据来源:LME,华通现货
・疲弱现货拖累期货市场
形成这种局面最为直接的理由是,买盘力量不强,更实质一点的原因应该是现货需求疲弱。在LME铝价上涨的过程中,现货价格之间比值的下降速度更快,也就是说现货相对于期货更为滞涨。这跟春节前后铝材厂的消费力削弱有关,但是仅仅是季节性似乎不足以解释这种冷清状况,至少在年后消费商应该会有备库购进行为,然而现货市场上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来。目前,南海地区铝锭库存相对较低(只有1万吨作用水平),但是铝材加工受到了电力短缺等因素的困扰,影响了该地区的需求。华东地区是库存的相对聚集地,年后两周多时间内,上海期交所在上海地区的铝库存一共增加了4万多吨,虽然地域和运输差异是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同样是消费不济的反映。
从其它方面寻求更多的可能导致消费疲弱的因素。国内铝消费的领域主要是房地产和运输业。其中房地产开发在2004年上半年曾经遭受到了比较沉重的打击,然而其对铝消费的影响并没有明显体现(2004年国内原铝市场基本保持平衡)。可以推测到的是,房地产用铝往往是在建成之后,增长在2004年第二季度有较明显下滑的固定资产投资对铝消费的影响可能在2005年初得以体现。另一方面,由于积压库存量较大,从2004年10月份开始,汽车产量开始下滑。此外,工业生产1月份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年比增长率只有8.9%。
・乐观来自潜在需求和出口
当然,我们最关心的是后市铝消费能否有起色。首先,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年比增长25.8%,城镇住宅投资年比增长25.3%,以此来看,宏观调控对建筑用铝量的整体抑制力度有限;其次,消费稳定的情况下,清库达到一定程度后,汽车产量可能会有所回升。再次,从更为宏观的层面看,国内的货币增长速度和信贷都逐渐趋于稳定。另外,中国仍然属于大部分铝材和废铝的净进口国,据海关统计数据,2004年,中国净进口铝合金5.65万吨,铝板带359.4万吨。随着国内铝材产能和产量的快速发展,铝锭消费实际上还存在这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
总体上,对于后期抑或全年的国内铝消费还是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还有一个重要支持因素是持续的原铝出口。2005年1月份,国内铝进口量萎缩的同时,仍然有11.49万吨铝锭出口,净出口超过了2004年度平均水平。比较矛盾的是,1月份之前的出口贸易条件并不好,两市比价在进料加工出口平衡点8.6之上;并且出口的平均价格为1739.6美元/吨,低于1月份的LME现货月平均价。对此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是有(1)12月份的时候,有部分等待出口的铝锭没有能够及时报关,因此推延到1月份。(2)部分铝锭的生产成本可能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高,如果以进料加工形成生产,并且能够使用长单进口的氧化铝,那么铝锭的出口成本将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如果1月份的铝锭出口大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那么这种大量出口的现象就可能是暂时的;如果属于第二种情况,那么铝锭的出口仍然可以延续下去。并且在2月份,国内外价差条件更有利于出口,可能促使今后几个月的出口量进一步增加。
也许一段时间内,不确定的消费状况都将使得国内铝市场和铝价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但是,如果不算庞大的库存能够得到消化(3月4日上海期交所库存减少3392吨可以视为一种迹象),那么国内铝市场仍会浮现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