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赤泥堆场环境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2019-12-17 09:00:00来源:中国环境报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碱性废弃物,成分复杂,综合利用难度大。目前以堆场堆存为主,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存在于赤泥中的钠碱向地下渗透,易造成地下水体和土壤污染,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2018年全国氧化铝产量累计超过7000万吨,平均每生产1吨氧化铝将附带产生1.0吨-1.8吨赤泥,也就意味着有远超于7000万吨的赤泥需要处理。

  2019年5月央视曝光了山西孝义赤泥堆场污染问题。报道中,赤泥堆场遇到刮风扬尘漫天,污染水质和土壤,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根据笔者对赤泥堆场情况的了解,当前赤泥堆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规划不合理。有的赤泥堆场在规划初期没有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有的没有充分考虑后续生态保护,有的则是干脆就地画个圈,只要是远离人群的沟壑即可。例如,有的企业由于规划不合理,将赤泥堆场建在村民居住地上方,随着生产的进行,赤泥逐年增加,对附近居民饮水安全造成威胁。

  二是企业不作为。有的企业漠视赤泥堆场环境污染防治的投入,该做的防渗做得不到位,该采取的抑尘措施不采取,该硬化的道路不硬化,致使库区出现渗漏,区域扬尘十分突出,对周边环境影响极大。

  三是监管不到位。针对赤泥堆场的监管,所在地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均应承担相关职责,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实际监管中,曾经出现过“多家管、都不管”的尴尬。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后,这种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但由于认知惯性,一些地方对于赤泥堆场的监管仍偏软偏弱。

  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抓好赤泥堆场环境污染治理。

  规划设计要深入。赤泥堆场选址是关键,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土地规划、地域气候、水文特征、群众意见等方面都需进行深入调研,要将可能存在的危害性降到最低。比如,有的企业根据当地某山谷常年无风的地域气候和上游无水的水文特征,将赤泥堆场建在山谷凹地之中,降低了赤泥堆场的环境污染风险。对于已经建成的赤泥堆场,则要重新进行测评,及时发现隐患。

  工程建设需远虑。赤泥堆场工程建设是基础,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赤泥堆场的安全性。我国早期建设的赤泥堆场多未采取防渗措施,有的已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后期赤泥堆场都必须采取完善的防渗措施。赤泥堆场的堆存方式一般有湿法堆存和干法堆存两种,湿法堆存危险性较大。2014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GB 50986-2014 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干法赤泥堆场设计,以及将湿法赤泥堆场改造为干法赤泥堆场的设计有了明确要求,对于赤泥堆场工程质量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后期监管需常态。赤泥堆场日常监管是重点,防患于未然,就必须将赤泥堆场的日常监管常态化。相关企业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必须加强赤泥堆场的日常管理,做好抑尘防渗措施。地方党委、政府应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赤泥堆场的日常监督。对人民群众、媒体反映的相关环境问题,有关部门要迅速、坚决展开调查,并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整改到位,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减量利用需创新。赤泥堆场的污染源就是赤泥,减少赤泥堆存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赤泥堆场环境污染问题。要对新、改、扩建氧化铝项目明确提出综合利用赤泥的要求,做到“按泥定产”,倒逼相关企业加强对赤泥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赤泥在建筑材料、吸附剂、回收铁铝金属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积极开展氧化铝生产过程赤泥减排工艺技术研究,从源头上减少赤泥的产生量。

(责任编辑: 静水)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