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沪铜回升,数据显示,美国 4 月份阴极铜进口量为 5.29 万吨,同比减少 9.37%, 环比减少32.15%;美国4月份阴极铜出口量为6000吨, 同比增长191.75%,环比增长 88.85%。笔者认为,从进出口数据来看,近期美国对金属铜的消费有走弱的迹象,这将限制铜价的反弹。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属铜交易所,其公布的数据与金属铜的相关性也非常强,众所周知,LME 铜库存与铜价的保持较好的正相关性,近期伦敦铜库存减少的态势有所缓,对应 LME铜价的强势告一段落。从历史走势可以看出,近几年,伦敦铜库存与铜价的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2007 年伦敦库存减少幅度为 54%;2008年伦敦库存减少幅度为39%;今年伦敦库存从546600 吨开始减少,近期在27.5 万吨附近,减少幅度为 49.7%,从幅度上来看,伦敦铜库存减少的空间将比较有限。伦敦铜注销仓单的变化往往预示 LME铜库存的走势,当注销仓单占库存的比例持续维持在 10%之上时,会引起库存的减少,反之,10%以内的注销仓单对铜库存的影响将很小。
近期伦敦铜注销仓单比例维持在 6%附近,从这方面来看,近期伦敦铜库存大幅减少的可能性不大,库存对铜价的支撑将较弱,而一旦伦敦铜库存走稳并开始增加,铜价将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从 LME铜库存与铜价的对比来看,伦敦铜库存低位拐点将对应铜价的震荡回落走势。伦敦铜现货方面,从 LME铜现货升贴水走势可以看出,今年 4月中旬,LME铜现货升水达到 20 美元附近。
随后,现货升贴水震荡回落,近期一直维持在贴水20 至 30 美元之间震荡,表明现货市场消费较弱。笔者认为,缺乏现货消费的支撑,铜价大涨的可能性较小。国内方面,统计局表示:从GDP、工业生产增长情况、钢材生产量、发电量等指标看,中国经济已见底,下阶段经济有望企稳向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铜进口国,"中国因素"一直是近几年影响铜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精铜进口量33.72 万吨,创历史新高。今年 1 至 5 月份精铜进口 140 万吨,同比增长 129.89%。而今年的需求量没有大幅好转,相信国内精铜的供应压力会逐渐显现出来。单从进口量来看,似乎国内的消费量比预期的要好,但经过笔者的观察,近几年国内的进口量也有一定的规律,今年进口量的大增与进口盈利有较大关系。从内外盘比价来看,今年年初至4月底,内外盘比价处于高位,国内价格高于外盘铜价,适合进口。而从市场上了解到,贸易商从 LME点铜——进口到国内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 1至5月份进口量处于高位也是合理的;进入5月份, 国内受供应量较大的影响, 走势弱于外盘,内外盘比价也大幅回落, 加之现货的弱势,进口铜处于盈亏平衡甚至贴水的状态,笔者认为,在此阶段,贸易商没有进口利润的情况下,会减少精铜的进口。
笔者预测,6月份进口量将有所下滑,中国需求将减弱,对铜价的支撑将进一步减小。综上所述,从铜消费来看,美国的铜消费仍没有大幅的改善,而中国消费也有望趋缓,受库存、现货升贴水、进出口量、比价等因素影响,近期铜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铜价有望延续高位震荡的走势,等待经济环境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