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海期锌早盘平开,日内横盘震荡为主,成交一般,持仓有所增加。沪锌主力合约0910早盘平开于13540元/吨,日内横盘震荡为主,盘中冲高后震荡下跌,成交活跃,收于13480元/吨,上涨20元/吨。
7月2日,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上0# 锌报价为13350-14000元/吨,1#锌报价为13300-134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报价上涨75-100。上海现货(SMM)行情,0#锌成交区间在13300-13400元/吨,报价较上一交易报价上涨100。
数据方面,发达国家的6月PMI指数延续近几个月走势继续反弹,表明主要经济体经济收缩的力度持续放缓。尽管中国之外的地区其PMI指数依然低于50这一经济成长的分水岭,但它们自2008年4季度以来都在持续改善。6月中国的PMI指数再次高于50,事实上去年11月以来其仅有一次低于50。最新的PMI指数表明,中国因素依然是当前工业增长(和更多金属需求)的关键――其他地区尽管放缓了收缩的幅度,但趋势还没有逆转。但是,更远期的改善,欧美日正在显现更多的积极信号。
美欧日 PMI指数显示其制造业部门的去库存过程已经走到了末端,需求的改善正在向潜在消费能力靠齐。这表明金属消费环比改善,与我们调查生产商和消费商时听到的说法一致。发达经济体PMI指数普遍改善,其中最明显的却是日本。日本PMI指数从1月的29.6回升至6月的48.2,为2008年4月以来的最高。数据表明日本经济大幅收缩的局面已经改变。欧元区方面,PMI指数也从去年12月的33.9上升到6月的42.6。6月美国PMI指数为44.8,为连续6 个月的上升。对整体指数贡献最大的是生产分项指数,其从46.0上涨到52.5;新订单则从51.1下降到49.2。
国内方面,2月初以来由于国内锌精矿供给短缺,导致精矿价格一路走高的同时进口加工费大幅回落,虽然国内矿山产能的释放缓解了供给趋紧的局面,但同去年底相比,国内55%出厂的锌精矿价格已经由5183-5733元/吨升至8200-8700元/吨;进口加工费也由此前的170-180美元/吨回落至 120-130美元/吨。除此之外,副产品硫酸由于国内市场供给严重过剩,导致其不但不能分摊冶炼厂的成本,却转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目前硫酸价格已经严重低于其生产成本,冶炼厂要倒贴运费进行运输,严重的每吨锌锭要在硫酸上倒贴600元左右,即便如此,相当一部分冶炼厂依然面临库存的压力。据悉,日本、韩国向中国发运的硫酸每吨只有十几美元,国内的硫酸将面临巨大的进口压力,而业内人士寄希望于国家恢复化肥的出口退税,恐将远水解不了近渴。
从冶炼成本角度估计,目前采购国内矿生产的锌锭每吨亏损在1500元/吨以上,此种情况下,冶炼厂后期更多的将采取限价销售或者减产保价的举措,在锌市货源供给充沛的背景下,市场更可能重新上演去年10月底行业通过减产限制锌价跌幅,并支撑锌价企稳的振荡行情,然资金对市场的作用需要时间消化,期货强于现货的格局将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