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环境向好 铜价仍存上涨空间

2013-01-23 14:09:53来源:西部期货 李国

  新年伊始,铜价反弹遭遇较大阻力,预期未来全球精炼铜供应有较大过剩幅度及近两个月LME库存快速攀升对多头热情造成较大打击,LME三个月期铜一度失守8000美元,沪铜亦震荡下探,内外盘均回吐美国“财政悬崖”谈判达成一致后的涨幅,不过笔者认为,目前宏观面出现较多积极因素,供求基本面的压力难以对铜价形成强有力限制,后期反弹行情仍可以期待。

  一、中、美两大经济体数据逐步向好

  尽管世界银行、IMF等诸多机构下调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但近几个月主要经济体宏观数据出现较多积极现象,其中美国和中国表现较为抢眼,以目前情况看经济形势暂可持偏于乐观态度。

  (一)美国经济稳步复苏

  美国经济复苏以就业市场和房产业最具代表性,美国劳工部最近月度就业报告显示,2012年12月份美国失业率维持于7.8%,年中时候失业率一度出现反复,三季度开始持续回落,9月份以后失业率持续运行8%以下,创出近三年低位,跨年度来看,2010年初前后美国失业率逐步走低,就业市场呈逐年好转趋势;2012年12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15.5万,全年新增就业人口183.5万,月均增加15.3万,其中上半年月均增幅不及10万,下半年增长趋势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美国就业市场尚难以和经济繁荣时期相比,但持续向好趋势较为明朗。

  房产业是2012年美国经济复苏中的亮点,新屋开工和营建许可两项指标年初开始摆脱底部区域,经全年呈稳步上升趋势,季节性因素调整后,12月份新屋开工折合率超过95万套,创四年以来新高并达到华尔街危机前水平,营建许可维持在90万套以上,除此之外新屋销售及成屋销售数量亦稳步回升,地产商信心指数恢复至近四年以来高位,在预期美联储长期维持低利率水平情况下,房产业复苏趋势将更为强劲,对经济也将起到较强带动作用。

  2012年美国工业生产复苏有所放缓,但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大多数时间维持在50荣枯风水岭之上,其他多数经济指标普遍较好,在宽松政策支持下经济逐步向好趋势值得期待。

  (二)中国经济开始回稳

  在政府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及国内外复杂的宏观形势下,2012年中国经济增幅较之前几年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8%,略高于年初政府预定7.5%的增长目标并持平于市场预期,这一数据创出近13年以来最低增长水平,分季度来看,前三季度GDP增幅逐步下滑,第三季度仅同比增长7.4%,第四季度增幅回升至7.9%;其他关键指标方面,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其中第四季度增幅较第二、三季度有所回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增幅较2011年放慢3.4%,第四季度有所回稳,12月份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5.2%,延续9月份以来回升趋势。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宏观政策下,经济增幅很难恢复到之前十年快速增长水平,但即便是维持7%-8%也处于较快增长速度。数据来看,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明显回稳迹象,年中以来政策加大基础投资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政策引导下内需和政府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动力,预期后期经济形势较2012年将有所好转。

  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欧洲经济仍存在较大风险,2012年第二、三季度欧元区GDP连续出现负增长,意味着经济步入衰退,作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第四季度GDP出现负增长或拖累欧元区经济短期难以走出衰退泥潭,但考虑到欧债危机的缓解政策当局或有更多精力刺激疲弱的经济。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后期全球经济形势将好于2012年。

  二、宽松政策将继续支撑市场

  回顾2012年,“宽松”是全球货币政策的主基调,美联储年中将“扭曲操作”期现延长至年底,9月份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即QE3),在年底“扭曲操作”到期之际美联储宣布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欧洲央行政策重点集中于应对“债务危机”,9月份推出OMT计划,除此外在7月份时候宣布降息,将基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日本央行年内五次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中国在2012年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非对称降息,下半年央行主要通过“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除上述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央行外,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央行亦积极奉行宽松政策刺激经济。

  后期全球宽松的政策氛围仍将存在。具体来看,美联储在去年12月份货币政策会议上将政策目标直接与失业率水平挂钩,在失业率高于既定目标情况下将维持超低利率水平,对量化宽松政策而言,尽管少数联储官员提出质疑,但目前政策呼声仍然较高,甚至有要求进一步扩大政策规模的声音,预期美联储资产购买举措将持续较长时间;在“债务危机”困扰逐步减轻背景下,欧洲央行将投入更多精力刺激疲弱的经济,后期诸如“降息”等宽松政策仍值得期待;日本新内阁改组后,政策当局极力推动宽松政策举措,就其言论来看,继续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将成必然;去年12月份国内价格升幅明显加快,通胀压力或将升温,宽松政策受到一定限制,但经济初步有所回稳背景下,宽松的政策导向暂不会发生改变。

  全球宽松政策的持续将使包括铜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面临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同时预期政策对经济的积极作用亦将对市场形成较强支撑,宽松的政策氛围对铜价的支撑将长期存在。

  三、供求格局趋于宽松

  (一)全球精炼铜供应将大幅增加

  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全球精炼铜产量1480.8万吨,同比增加1.7%,其中原生铜产量同比增长1.6%至1215.5万吨,再生铜产量同比增长2.0%至260.2万吨;产量分布来看,中国和日本对全球精炼铜产量增长贡献最大,同比增幅分别为9%和16%,而智利和美国则分别下降5.5%和4.0%。需求方面,前三季度全球精炼铜表观消费量为1540.2万吨,同比增长5.2%,中国仍是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其表观消费量19%,其中融资铜进口同比增长51%,除中国外的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和欧洲)消费量同比下滑3.7%。整体来看,2012年前三季度全球精炼铜存在52.4万吨的供应缺口,据ICSG预测,全年供应缺口42.6万吨。

  2013年全球精炼铜供应格局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因矿山产能将快速扩大、精铜矿供应将大幅增加,据统计全年铜矿投产项目近20个,新增产能超过120万吨,ICSG预测2013年全球精铜矿产量较2012年增长6.4%至1753.3万吨,而过去年五年平均增幅不足1%,其中增幅最大的2012年同比增长不足3%。

  精铜矿产量大幅增加背景下,冶炼费上涨预期将刺激冶炼厂扩充产能,特别是中国2013年仍将是投产高峰年。2012年国内现货铜精矿冶炼费TC/RC较2011年明显回落,前三季甚至低于年初部分冶炼厂与国际矿商达成63.5美元/6.35美分的协议加工费,不过自9月份以来加工费快速上涨,目前国内主要冶炼厂与国际矿商进行的加工费谈判力图将2013年加工费TC/RC提高至80美元/80美分。

  据ICSG预测,2013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将较2012年增加6.0%至2114.0万吨,表观消费量增加1.5%至2068.2万吨,全年供应过剩45.8万吨,扭转之前连续四年供应紧缺局面。

  (二)库存压力逐步增大

  自2012年11月份以来,LME精炼铜库存快速攀升,摆脱全年低库存水平区间,近期库存逼近35万吨,近三个月库存累积增加逾10万吨。后期库存增加趋势或还将持续,一方面全球供应趋于宽松将直接导致库存回升,另一方面铜的投资需求增加,“投资铜”一般不进入现货流通领域,且可能将以显性库存的形式存在,最具代表性的是欧美先后推出的以现货铜担保的ETF。

  全球精炼铜供求格局由紧缺转为过剩预期已经得到全行业的普遍认可,较大的过剩规模势必将对铜价形成压力,同时库存水平持续攀升亦将对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四、行情展望

  目前包括铜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将逐步改善,美国和中国经济表现出更多积极因素,宽松的政策氛围仍将是市场主要支撑因素,同时不能忽视供求基本面发生的重要变化,供应趋于宽松及库存攀升对价格的负面亦将逐步得以体现。结合市场表现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宏观环境仍是引导铜价走势的关键所在,后期趋好的宏观环境将支撑铜价重心逐步上移,反弹行情值得期待,而供求基本面的负面影响行情或多有反复。

(责任编辑: 盈盈)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