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美国劳工部宣布,1月份的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4.3万,失业率降至8.3%。此前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美国1月份的非农就业人数将增加12.1万,预计失业率将维持在8.5%。
2 国家统计局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5%,涨幅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终结了连续5个月的物价回落态势。PPI同比上涨0.7%,增幅连续6个月出现回落,并创下26个月以来新低。
3 国际金融研究所(IIF) (2月21日)表示,希腊与欧元区领导人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就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援助方案达成协议,该协议旨在于2020年之前,将希腊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从当前的160%左右降至120%。新的援助方案与早前协议大体一致,债权人将对所持希腊国债全部本金减记53.5%。
4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公布的数据显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全球铜库存10月以来持续下降,目前逼近30万吨。其中亚洲及欧洲库存的减少使得美国在库存总量中的比重达到81%。美国三地注销仓单数增至84,500吨,至少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突破21万吨。
投资建议:
对行情的判断上,铜价本月并未延续一月涨势,整体表现出高位震荡的局面,期间多次跌破盘整区间,表现相当的弱。伦铜库存的持续下降给予铜价一定的支撑,但国内铜库存的持续增加似乎说明铜库存只不过是在转移存储的地方而已。欧洲方面,整体经济回落,希腊问题仍存在担忧,外盘的风险依然较大。从持仓来看,长期的高位盘整期间国内沪铜空头持仓力度一直大过多头,在铜价的高位回落中空头更是积极介入,短期铜价受国内银根放松与希腊达成协议的支撑,继续于60000附近震荡,但整体处于弱势之中,不排除继续下破盘整区间的可能,如铜价跌破60000,空头可尝试跟进,反之,铜价可能继续围绕60000-62200区间波动,短线投资者采取区间内操作,对于趋势操作者耐心等待方向的确定。
内容:
一周要闻回顾
1、美国劳工部宣布,1月份的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4.3万,失业率降至8.3%。此前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美国1月份的非农就业人数将增加12.1万,预计失业率将维持在8.5%。
2、国家统计局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5%,涨幅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终结了连续5个月的物价回落态势。PPI同比上涨0.7%,增幅连续6个月出现回落,并创下26个月以来新低。
3、2月13日,评级机构穆迪宣布,下调6个欧元区成员国主权信用评级。其中西班牙下调2级,从A3降至A1,意大利、葡萄牙、马耳他、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均下调1级。同时,穆迪将法国、奥地利和英国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4、中国央行表示,将在欧债危机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并将继续投资欧元区债券。
5、希腊总理发言人称希腊领导人就财政紧缩方案达成一致。由于债务危机和紧缩措施影响劳动力市场,11月希腊失业率高达20.9%,超过10月的18.2%,也是最高记录。
6、中国央行宣布,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意味着大约新增4000亿元人民币可用于放贷。
7、国际金融研究所(IIF) (2月21日)表示,希腊与欧元区领导人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就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援助方案达成协议,该协议旨在于2020年之前,将希腊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从当前的160%左右降至120%。新的援助方案与早前协议大体一致,债权人将对所持希腊国债全部本金减记53.5%。
8、世界金属统计局称,2011年全球铜市供应过剩69,100吨,其中,中国2011年表观铜消费增加496,000吨至791.4万吨,略超过全球总消费量的40%,报告还称,2011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增加2%至1958万吨。
9、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公布的数据显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全球铜库存10月以来持续下降,目前逼近30万吨。其中亚洲及欧洲库存的减少使得美国在库存总量中的比重达到81%。美国三地注销仓单数增至84,500吨,至少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突破21万吨。
一、 宏观经济分析
国家统计局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4.5%,自2011年8月同比连续下跌以来,2012年1月止落回涨,环比上涨1.5%,创3个月新高;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1%,创26个月新低。一月份CPI的反弹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但反弹幅度稍微超过预期。1月CPI的上涨主要是因为春节消费旺季的带动与季节性因素,剔除季节性因素和节日因素,CPI价格应该是处于回落通道中的。而PPI继续走低与国际需求量的下降有关,市场预计一季度CPI将保持在5%以下,PPI将保持在1%—2%之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昨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去年12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来看,同去年12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其余各指数下降。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幅度较大,超过1个百分点;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下降明显,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
该指数自去年以来,一直呈现波动性下行,去年11月份一度回落到50%以内,最近两月则是持续小幅回升。1月份PMI数据远远好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普遍预期,1月份PMI会回落至50%以下。总的来看,本月PMI指数走势好于预期,显示出当前国内消费需求有所上升,生产增速回稳,经济增速回落过程趋缓。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积极的变化,很大程度是受具节日效应的带动,而后期的走势仍需进一步观察。
在国家货币政策上,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向金融系统释放资金4000亿元左右。这是央行年内首次“意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2011年12月紧缩货币政策实施“微调”以来的第二次降准。此次降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流动性压力,但总体来讲银行体系流动性依然极度紧张,远超央行预期,部分机构头寸难以维系,银行信贷投放甚至都受影响。一次存准的下调,短期内对企业经营状况短期也难有明显改善。
美国就业数据美国的就业情况看上去正在改善中,考虑到上周首请失业救济人数,美国2月就业市场的情况或将与1月类似,1月新增就业人数24.3万人,失业率由去年12月的8.5%降至8.3%。周四公布的周失业救济申请人数与此前一周持平。持续申请救济人数减少5.2万人,降至340万人,四周平均申请救济人数降至35.9万人,为2008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从美国的一系列就业数据来看,美国的就业情况都在好转,但很多经济学家也指出美国就业数据的转好与节日和美国暖冬不无关系,仍然需要较长的一些时间才能确定这是持续就业复苏的迹象。
根据美国谘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至61.1,12月修正后数据为64.8,初值为64.5。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远低于此前经济学家预计的68.0。对于近期展望,消费者对于就业的态度较为乐观,但对商业条件及收入前景较为悲观。
美国建筑业房地产方面,1月美国营建许可和新屋开工双双上升,2月份全美住房建筑商协会房价指数创下5年来的新高。美国商务部的报告进一步显示了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存销比降至2006年1月以来最低,为5.6个月(存销比为6个月通常认为是理想的,更高则表明价格将大幅下降)美国各项经济数据的强劲为经济的恢复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但同时也削弱了投资者对于美联储未来第三轮量化宽松的预期。而美国就业数据受暖冬与节假日带动的转好能否延续还有待观察。不过总体来看,目前美国的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铜价一定的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铜价在本年初也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
欧元区依然是市场的关注点,欧元区2月服务业和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2月欧元区综合PMI意外下降至49.7,低于上月的50.4,这为正挣扎着走出去年第四季度低谷的欧洲经济再次蒙上新的阴影。从分项指标看,欧元区2月份制造业PMI微升0.2至49,而服务业PMI却是从50.4降至49.4,令此前公布的欧元区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上升的良好局面受到打压,欧元区各国政府为削减债务而采取的预算和开支削减政策,以及依旧处于近14年高点的失业率水平,可能会继续拖累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此外,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的德国,经济亦是亮起黄灯,2月份制造业PMI终结了近三个月来连续扩张的局面,而服务业和综合PMI则均是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整个2月份关于希腊救助协议的问题也一直牵扯着投资者的情绪,不断的拖延一度打击着投资者的信心,欧元集团主席容克终于在21日清晨在布鲁塞尔宣布,欧元区17国财长决定批准总额为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条件为该国政府需落实其财政紧缩政策,但基于希腊全国议会选举在即,落实紧缩政策难度无疑骤增。另外,根据协议,希腊私人债权人需承担53.5%的国债价值名义减记,该比例高于去年10月份传出的50%。当天市场对此反应起初比较积极,但是乐观情绪未能持续多久,因大多数人认为该方案仅是暂时措施,而市场也开始担忧希腊的长期偿债能力。希腊国债收益率也一直处于高位,一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763%。而针对欧元区达成的纾困协议,评级机构惠誉22日将希腊的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由CCC下调至C,短期外币评级仍为C。惠誉的降级并未让市场感到意外,短期内希腊还需要满足多项条件才能获得第二轮贷款,而私营部门参与(PSI)将导致触发CDS的可能性增加,长期内希腊还面临经济增长的担忧。
总体来看,欧债危机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并且已伤及德国经济,而新一轮救助计划依然只能救急,并未改善结构性问题,希腊已经连续5年经济衰退,国内大选临近,社会动荡不安,希腊的经济竞争力难以得到大幅提升,是否能避免违约依然值得怀疑。
二、产业方面
1月中国迎来一周春节长假,但当月的铜精矿进口仍较去年12月的563,067吨有所增加,至601,751吨,然而,1月精炼铜进口则下滑18.7%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41.40万吨,环比下滑18.6%,同比上升13.7%,仍居相对高位,但1月废铜进口大幅下滑。1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仍居历史相对高位,1月废铜进口仅23万吨,环比下滑49%,同比下滑37%,若将废铜进口折算成精铜,加上未锻造铜及铜材的进口,1月总体进口量48.3万吨,环比下降25%,同比增长2%。1月铜进口增速大幅度下滑,这其中有春节导致工作日减少的因素,也说明国内需求不尽如人意。
伦铜库存近月以来持续下滑,降至30万吨,其库存主要减少在欧美仓库。另外目前注销仓单占库存比持续高位,远高于5%,暗示后期库存将继续减少。而上期所沪铜库存达到历史最高点,近22万吨,回到去年4月22日触及的139076吨以来的新高。
伦敦铜库存的变化对铜价一直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自去年10月至今,伦敦铜库存减少持续已近四个月,从47万吨之上减少至33万吨附近,降幅近30%,而且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减缓的迹象。伦敦铜注销仓单比例维持高位是库存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近期伦铜注销仓单增加至9万吨,比例达到30%附近,处于最近几年的最高水平。从历史统计来看,注销仓单比例达到10%之上时,就会引起库存的快速减少,而注销仓单持续在10%之下时,库存不会出现低位拐点,通常情况下,库存的持续减少将对铜价继续起到一定的支撑,但是我们通过分析,注销仓单85%来自于美洲地区仓库,亚洲地区变化不大,另一方面国内铜库存却持续增加至22万吨,国内外铜市场的反差对比明显,所以不排除人为操纵交易所库存,以造成需求紧缺的局面,而一旦库存集中返势必对价格造成打压。
三、市场分析
铜价本月并未延续一月涨势,整体表现出高位震荡的局面,期间多次跌破盘整区间,表现相当的弱。2月18日晚,中国央行意外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消息直接让铜价于周一摆脱伦铜大跌的影响,而随后希腊第二轮救助计划的获批,进一步提振铜价,但从铜价随后走势来看,实际影响并不太大。从持仓的角度来看,随着铜价的高位振荡,部分具有现货背景的期货公司大幅增持空单,如中粮期货和金瑞期货等。同时,由于近几日铜价短线走势反复,多空主力操作也变得较为谨慎,多为区间内操作,采取高抛低吸的策略,短线资金进出较为频繁。多头席位上面金瑞期货、浙江永安、中证期货和广发期货等比较活跃,空头席位上面浙江永安、海通期货和南华期货等进出较为频繁。铜价冲高过程中,空头抛压再度加重,后市仍须谨防铜价回落。
四、投资建议
从宏观经济看,美国经济数据来看,就业市场回暖,房屋开工率保持上升,经济复苏保持较好的状况。本周欧债危机依然是市场关注的重心,长期以来,债务危机迟迟无法得到解决。从近期来看,欧元区虽批准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但基于希腊全国议会选举在即,落实紧缩政策难度无疑骤增,国际评级惠誉将希腊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希腊的长期偿债能力值得投资者担忧,国内民众对紧缩政策也反对强烈,2月欧元区综合PMI的意外下降也为正挣扎着走出去年第四季度低谷的欧洲经济再次蒙上新的阴影。
从基本面看,伦铜库存持续下降,注册仓单比例维持高位。春节期间,伦敦铜注销仓单进一步大幅增加是刺激铜价继续走强的重要原因,由于伦敦铜库存下降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的仓库,结合着中国精炼铜进口量来看,铜价每次阶段性大幅下跌后中国买盘较为踊跃。需要说明的是,上海交易所铜库存自2011年11月底以来大幅增加,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翻倍。所以伦敦铜库存虽然持续大幅下降,中国精炼铜进口量增加,并不完全意味着中国精炼铜实际消费在好转。伦敦铜库存只不过是转移个存储地方而已,并未完全进入到实际消费中,铜价在快速反弹后投资者应高度警惕。
对行情的判断上,铜价本月并未延续一月涨势,整体表现出高位震荡的局面,期间多次跌破盘整区间,表现相当的弱。伦铜库存的持续下降给予铜价一定的支撑,但国内铜库存的持续增加似乎说明铜库存只不过是在转移存储的地方而已。欧洲方面,整体经济回落,希腊问题仍存在担忧,外盘的风险依然较大。从持仓来看,长期的高位盘整期间国内沪铜空头持仓力度一直大过多头,在铜价的高位回落中空头更是积极介入,短期铜价受国内银根放松与希腊达成协议的支撑,继续于60000附近震荡,但整体处于弱势之中,不排除继续下破盘整区间的可能,如铜价跌破60000,空头可尝试跟进,反之,铜价可能继续围绕60000-62200区间波动,短线投资者采取区间内操作,对于趋势操作者耐心等待方向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