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证期货:期铜反弹强劲,后市或现顶点

2012-02-06 08:54:19来源: 中铝网

  一、月度行情回顾

  1月外盘伦铜继12月下旬小幅上涨后迎来第二波强势反弹,截止月末收盘,整体涨幅达10.37%,最高8679.50美元/吨,最低7445.00美元/吨,收于8341.00美元/吨;

  1月沪铜在伦铜带领下亦走出强势上扬的良好势头,上涨10.01%,收于60780元/吨,最高61520元/吨,最低54800元/吨。长江现货报价月底为59450元/吨,相较于2011年12月末增加4100元。

  二、宏观经济分析

  (一)美联储延长超低利率至2014年

  2012年1月末,美联储在结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后发表声明,预计将把零至0.25%的超低联邦基金基准利率至少延续到2014年下半年,较此前预期延长了一年半。可以说这个举动是较为符合市场预期的。当前美国经济处于持续复苏状态,但失业率仍略显偏高,奥巴马如果想连任成功,继续稳定的刺激经济,增加就业必不可少。不过另一方面,关于QE3这种激进的操作方式短期内也恐难以推出,这并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首先,良好的复苏状态不需要QE3;其次,通货膨胀预期不允许QE3;再者,美国的竞争对手希望QE3。

  美国1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5万至35.2万人,创4年以来新低,优于预期的38.5万人;12月个人收入环比升0.5%创10个月以来最大增幅; 12月季调后新屋销售月率下滑2.2%,预期月率增长1.9%,营建许可环比下降0.1%;1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为60.2低于预期及上期。数据上看,有好有坏,但刨去季节因素,整体呈现利多态势。

  (二)欧洲五国信用评级再降,一季度面临集中到期

  一月末,惠誉评级公司下调了意大利、西班牙等五个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警告欧元区持续的债务危机将进一步危害这些国家的融资能力。2月份欧洲五国到期债务达到800亿欧元,是之前月份的两倍,3月份这一数字更高。目前欧洲各国并没有很好的举措去处理这一问题,债务集中到期的月份或会面临市场的极度担忧。

  此外,令人担忧的并不仅仅是债务问题,欧元区12月失业率创13年以来最高水平,欧元区17国总失业人口已达1630万,创历史记录。疲软的经济,高涨的失业率使得欧洲经济的前景越发暗淡。意大利1月商业信心指数降至92.1,创出2009年11月以来新低。

  当然,欧洲人在处理债务问题上也不是停滞不前。月末,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5个都将签字同意建立永久性的援助基金“欧洲稳定机制”。欧洲稳定机制放贷能力为5000亿欧元,将替代目前为爱尔兰和葡萄牙提供援助的临时性机制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这一消息应该对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英国并没有参与其中,这不但代表了欧盟内部的不统一,也暗示了美国的心里意愿。

  (三)国内调控继续,货币宽松有限

  我国1月份PMI指数虽有所提升,但仍低于50分界线。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外围市场不景气相关,但主要还是源于自身的调控。未来几年调结构将会是政策面的发展方向,单一的追求GDP的增长将会逐渐退出经济舞台。2011年年底,由于欧债危机的再次爆发,央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会重复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天量救市政策。虽然12月份CPI自11月的4.2%进一步下降至4.1%,但是抑制物价上涨依然任重而道远。

  1月份我国100个主要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连续第五个月环比下滑,春节期间各地楼市交易惨淡。31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表示,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表明了政府调控不放松的决心,在此关键的时刻,中国政府再次大规模救市重蹈覆辙可能性会非常低。因而一两次的调低存准率更多的是为市场投放信心,而不是政府主导的救市行为。不过另一方面,我国2011年以来的M1、M2货币供应量增速急剧下滑,12月份同比仅增加7.9%和13.6%,进一步下滑的空间非常小,未来具有反弹的空间。

  三、精铜基本面

  (一)2011年前10个月全球铜消费低迷,供应短缺缓解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1月23日公布,2011年10月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短缺达82,000吨,主要原因为中国当月的精铜表观消费量大幅增加,高于过去9个月的平均水平的25%,而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达50%。但对于2011年前十个月整体而言,供需缺口大幅缩小,仅为296,000吨(季调后缺口为164,000吨),而去年同期供需缺口为439,000吨(季调后缺口为285,000吨)。就全球精铜供给方面而言,2011年前10个月精铜产量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3%,2010年此数值为4.6%。另一方面,全球精铜表观消费量前10个月增长2%,而2010年同期为7.5%,精铜消费需求缩水显着。虽然我国10月份表观消费量增长达50%,但年化增长率与2010年相比仅为2.7%,并不足以带动整体消费需求提升。且包括欧盟、日本、美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铜需求与去年相比均明显下降。整体而言,2011年前10个月,全球精铜供给增速放缓,但精铜消费需求减少更甚,导致供应短缺形势较2010年有所缓解。

  另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46,200万吨,其中全球铜市需求量为1780.7万吨,2010年全年铜需求量为1,929万吨。同期中国表观铜需求量增加29.4万吨至708.4万吨,占全球铜需求总量的39.78%。1-11月,中国精炼铜产量增加1.7%至1,785万吨。

  (二)12月我国精铜进口量大幅增加

  中国12月精炼铜产量较上月有所增加,维持2011年高位情形,同比增加2.93%至45.7万吨。中国12月精炼铜进口量为406,937吨,同比增加78%,环比增长18.3%。2011年全年中国精炼铜累计进口量总计为283.53万吨,同比减少2.91%。此外,中国12月铜精矿进口量为563,067吨,同比增加16.08%。12月铜精矿进口量较11月进口的67.26万吨下降16.28%。2011年全年中国进口了636万吨铜精矿,较去年同期减少1.74%。去年年底精铜进口量显着增加,但贸易量的增加仅是因为内外市场存在套利区间,交易商为赚取少许差价,又或为融资所用。就目前国内现货市场而言,生产商对后市不甚乐观,并没有大量囤货,维持节前现买现用策略,市场成交清淡。

  (三)12月铜材产量环比减少

  12月铜材产量为102.67万吨,相较于11月份的105.60万吨有所下降。且根据下图可知,12月份铜材产量增速仍延续四季度以来放缓态势,但12月份表观消费量增速不仅快于铜材产量增速,且二者差值有放大趋势。这一现象再次说明,贸易商为赚取内外价差,或者融资需求大量进口,而市场实盘买需偏低,现货滞涨。

  (四)下游需求

  2011年整体而言,我国铜的终端需求虽未像铜价大幅下滑,但增长已现乏力,特别是传统用铜行业汽车类产品、房地产、高铁增长受到抑制,电力与家电类也仅仅是维持低位增长。年初经济仍现不景气,料用铜终端需求依然维持低迷状态。

  (五)伦铜库存延续减少,沪铜有所增加

  1月份LME铜库存延续下降态势,LME的库存由月初的37,16万吨下降至月末的33.08万吨.且本月注销仓单大幅激增,月初为43425,月末则增至97150,上涨幅度223%。稳步下降的库存及激增的注销仓单为本月铜价大幅拉升起到了良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上期所期铜库存则增加49362万吨至131645万吨,这与12月铜进口大幅增加,而国内现货市场低迷密切相关。

  四、CFTC持仓

  CFTC 公布数据显示,截止1月2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投机类铜净多头寸于1月中旬开始转向净多态势,相对于12月末的 净空3592手,略微恢复至净多4523手,市场稍显景气。

  五、总结

  在经历了一个月的上涨之后,1月末,铜价开始有所回调,短期来看,此次回调是对反弹行情的修正,尚不构成空头趋势,支撑位分别在59500和58000。不过长期来看,欧债问题仍存隐患,一季度末可能突破下行,在此之前沪铜价格最高看至6万5。

  鲁证期货 张 玺

  0531-81678637

(责任编辑: 盈盈)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