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铝市坐上“过山车”终究“一场空”

2011-11-21 08:39:08来源:全球金属
  电解铝冶炼厂家生产铝锭成本主要包括:1.氧化铝材料成本;2.电费成本;3.阳极糊(阳极碳块)。另外还有氟化盐、人工成本等多方面,粗略估算当前电解铝生产成本在16000元/吨左右。
  
  依照该水平判断,10月底铝价基本回落至成本线,根据冶炼企业自备电供应情况、电解槽使用区别等,成本差距又比较大。部分企业已然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彭博产业(BloombergIndustries)数据显示,当铝价跌至2,350美元下方后将有25%的冶炼厂亏损,跌至2,000美元下方后这一比例升至50%。

  数据显示,9月上旬,伦敦铝现货价格跌至2300 美元/吨下方,此后长期维持在2100-2200美元/吨区间,说明国际铝冶炼企业同样多数处在亏损边缘。
 
  冶炼企业盈利水平急剧下降,部分甚至陷入“越产越亏”的尴尬境地,极大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贵州、广西等西南主产区受电力紧张影响,开工率不足,产量下降也较为明显。另外,临近年底,2011年落后产能工作加快推进,对某些省区的铝锭产量影响较大。
 
表格 1:下半年以来我国电解铝主产区产量环比增速对比
 
7月
8月
9月
10月
全国
-2.6%
-0.2%
-1.6%
-7.0%
河南省
0.5%
-1.9%
-0.6%
3.7%
山东省
2.1%
-3.9%
-15.0%
-22.0%
青海省
-1.1%
-5.7%
-3.1%
-26.4%
内蒙古自治区
-1.1%
0.5%
1.6%
-8.7%
甘肃省
-10.9%
-0.8%
-17.8%
16.5%
宁夏回族自治区
1.4%
2.1%
6.1%
6.5%
云南省
1.5%
1.7%
4.2%
-29.7%
山西省
-19.2%
14.7%
1.3%
2.5%
贵州省
5.3%
4.7%
-7.8%
6.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2%
-5.0%
-7.2%
-37.3%
 
  总体来看,7-10月份,我国电解铝产量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其中前十大主产区中,山东、甘肃、广西等地产量降幅明显,有力带动了全国产量下降。
 
  数据显示,2011年电解铝单月产量及同比增速均基本呈现“先升后降”态势。1-6月产量整体不断增加,6月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前9个月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速整体持续上升,累计增长10.66%,然而,10月份同比增速急转直下降至0.4%,单月产量降至141.56万吨,预计2011年最后两个月产量规模仍将继续保持低位运行,预计全年产量在1700万吨左右,同比增幅约为10%。
 
  2011年氧化铝进口规模持续低位运行,直到10月开始出现增加趋势。数据显示,1-9月我国累计净进口氧化铝112万吨,而上年同期净进口规模为313万吨,同比减少64.15%。同期铝土矿的进口量却呈现迅猛增加之势。前9个月累计进口铝土矿3272.36万吨,同比增加45.25%,平均单月进口量达363.60万吨,高出历史任一时期的进口规模。其中4、5、9月份的进口量均在410万吨以上,5月同比增幅最高,达85.10%。可见,今年以来铝土矿进口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对氧化铝的进口。
 
  10月份氧化铝进口量增加至26万吨,环比增幅达225.00%,单月进口规模达到年内次高水平,进口依存度由之前的最低1.3%上升至8.9%。
 
  2011年以来的氧化铝进口均价持续高位运行,1-8月连续上涨,8月份达到最高,为530美元/吨,同比上涨59.94%。9-10月进口均价连降两月,回落至400美元/吨,预计未来两个月价格将继续保持窄幅震荡下跌,有助于刺激对氧化铝进口小幅增加。
 
  初步估算,2011年我国氧化铝进口总规模将在200万吨左右,同比减少50%以上。铝土矿进口总量预计将接近4000万吨,同比增加30%以上。
 
 
  2011年我国废铝进口“量减价扬”,前10个月累计进口213万吨,同比减少9.2%。10月进口均价达1841.18美元/吨,创历史最高价位,同比上涨20.10%。国际市场废铝供应减速,助推其价格高位运行,居高不下的价格也成为限制废铝进口规模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2011年废铝、氧化铝进口减少,而铝土矿进口大幅增加,保证了国内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快速增加。1-10月,国内累计生产氧化铝2893.1万吨,同比增加16.22%,其中5-8月份连续四个月产量同比增速在20%以上,预计全年氧化铝产量将达3400万吨左右,同比增幅约为15%。
 
  铝材加工高速增长,前10个月累计生产铝材2259.44万吨,同比增加30.14%,预计全年产量在2700万吨以上,增幅在20%以上。铝材出口同比增速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出口规模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前10个月累计出口铝材256万吨,占总产量比重约为11.33%,主要与日本地震后恢复重建扩大对铝材进口需求所致。
 
  高速增长的铝材加工曾经一度提振电解铝消费规模,加上上调电价因素、国内市场去库存因素等,刺激铝价在7月底达到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7月28日,长江现货铝平均价为18650元/吨,较年初上涨14.4%;之后不断发酵的美欧债务危机、国内经济减速、经济结构调整等影响铝价连续大幅深跌。截至11月15日,长江现货铝价回落至16110元/吨,较年初下跌1.17%,较7月底最高价下跌13.62%。铝价总体呈现倒“V”型走势,最终回落至比年初更低的水平,可谓是铝市坐上“过山车”,终究“一场空”。
 
  上期所铝库存在9月30日达到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77378吨)以后,转势上升,主要是面对全球市场整体恐慌氛围以及国内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景气度不断下降,企业采购意愿降低,消化原料及产成品库存意向明显。铝市消费量增速放缓,促使铝价连连回调。预计2011年末,铝市仍将维持低位震荡调整状态。
(责任编辑: 盈盈)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