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成本继续上扬 四季度铝价重心逐步上移

2010-09-17 08:35:02来源: 中铝网

  在9月9日的急跌行情中,沪铝主力1012合约一度跌至15000元/吨,但市场出现的偶然因素最终难以影响大局,沪铝仍然维持在15300—16000元/吨箱体内。目前,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来临,沪铝能否借国家实施节能限排政策而迎来一波上涨行情?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短期沪铝维持箱体区间运行的可能性较大,若国家继续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长期来看沪铝重心有望上移。

  为确保顺利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国务院督查组近期正在对 18 个省区重点地区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查。节能减排成为当前市场主要的炒作热点,前期其影响主要集中于下游加工企业的限产减产。不过,从上周开始节能减排已逐步影响到上游冶炼企业。据了解,广西已经成为国内第一个因节能减排而进行实质性减产的地区。广西当前电解铝主要生产企业有3家,合计总产能为91万吨/年,当前运行产能为87万吨/年,广西因减产影响到的电解铝产量预计在13万吨。此外,河北等省将继续对电解铝、水泥、钢铁等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并进一步提高差别电价加价标准。后期,受节能减排及差别电价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电解铝企业的生存难度将会加大,减产限产的范围将会继续扩大。自6月1日各地区实施差别电价以来,我国电解铝的产量自高位回落,6月份电解铝日均产量4.69万吨,7月份为4.36万吨,8月份降至4.13万吨。9月份,国内电解铝的产量有望继续回落。

  往年同期,下游电解铝加工企业会有一波备货行为。今年受节能减排政策影响,备货行为来得晚而且影响力度较小。据了解,当前铝锭下游消费商备货并不积极,他们认为价格不会大幅上涨,期价反弹令现货贴水扩大,如上周由周初贴水100元/吨扩大至周五的220元/吨。本周,现货铝价开始补涨,贴水趋窄。从库存来看,由于西北地区铁路运输紧张,华东、华南地区库存维持在55万吨、25万吨左右。后期,随着下游备货的增加,现货有望跟涨。

  从成本来看,最近几个月以来半数以上的电解铝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对于急跌过后的有色金属来说,沪铝的表现要明显强于铜和锌。若市场出现沪价处于15000—15300元/吨区间的机会,那么对沪铝来说是入场做多的良好时机。另外,随着假期临近,电解铝成本有望继续上扬。首先,氧化铝价格坚挺,并已在2750—2800元/吨企稳。其次,由于原材料成本增加,氧化铝生产商难以获利,其一再上调价格。最后,优惠电价不再存在。根据我国政府承诺,到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 2005 年下降 40%—45%,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耗能大户电解铝再次获得优惠电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综合估计,第四季度电解铝含税成本将达16000元/吨左右,成本的不断上扬将限制电解铝价格的下行空间。

  从上周六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运行平稳,汽车产销形势好于预期。据了解,新屋开工面积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累计同比增长 66.07%,单月同比增长 55.03%;销售面积相比去年同期较差,单月同比下降 9.93%,但和 7月份 16.3%的跌幅相比已经呈现企稳迹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 8 月份汽车产销形势总体好于上月,产量同比增长 39.27%,环比微降,销量呈一定幅度增长,汽车企业库存下降明显,出口继续增长。

  不过,上周六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国内当前的通胀压力仍旧很大,如 8 月份 CPI达到了 3.5%,这已经是该数据连续两个月处在 3.0%的全年控制目标之上,这引发市场对于央行未来收紧流动性的担忧。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中国今年全年实现原定 3%的通胀目标是有基础的。他解释称,8 月翘尾因素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为 1.7 个百分点,导致后期 CPI 上涨的因素主要是农产品价格,而令 CPI 下降的因素一个是工业品供大于求。此外,8 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 4.5%,涨幅继续回落。笔者认为,从 8 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并不支持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应该采取加息等举措。整体来看,CPI 三季度的年度高点已经逐步确认,预计四季度将回落。货币政策或会有局部调整,但短期大幅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总之,从基本面上来看,近期沪铝市场以利多因素为主,节能减排、差别电价等均利于多头炒作,若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宏观方面无重大利空因素出现,笔者认为沪铝维持箱体区间运行的可能性较大。若政府继续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沪铝有望近期再次测试前期高点。长期来看,第四季度电解铝成本将继续上扬,再加上今年后期氧化铝指数化变革及俄铝ETF的推出等,第四季度沪铝重心有望逐步上移。

(责任编辑: lily)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