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
本周LME 铝呈现先扬后抑的弱势震荡走势,周初美国公布乐观的8 月份非农就业数据,刺激市场乐观情绪升温,伦铝显著上升,突破2200 美元,涨幅达2.63%,得益于外盘带动,沪铝也表现高开高走。周二由于美元指数强劲反弹,以及美股美股回调,拖累伦铝承压回吐前一日涨幅,最低曾探至2126 美元,但沪铝由于受成本支撑并没有外盘拖累,走势依然强劲,继续保持小幅上扬,但明显涨势乏力,盘中曾触及16010 元,此后迅速回落,未能稳定在16000 元之上。之后的一些利空消息更是让铝价难以摆脱困境,欧洲银行体质的疑虑引发打压大宗商品市场,重燃担忧情绪,市场避险需求提升推动美元走高,助长悲观心态,沪铝高位回落,徘徊在15800 元附近。周四市场传闻国储抛铜为商品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伦铝大幅大跌,急促跌势殃及国内期市,盘中一度惨遭重挫,主力1012 合约最低下探至15050 元。
至周五,沪铝早盘走势平稳,徘徊于15600 元上下,午后的一波反弹,使价格最终报收在15790 元/吨。伦铝本周累计下跌47 美元/吨,沪铝本周累计涨100 元/吨。
现货库存情况:
LME铝本周(9月6日至9月10日)持仓增加7275手至668118,一周库存减少21125吨至4405700吨。沪铝总持仓减少38174至295122手,上海期货交易所铝库存本周小幅减少207吨至490382吨。LME铝现货报价2083美元/吨,国内现货铝成交价15150-15190元/吨,贴水100元/吨-贴水60元/吨。
宏观经济:
本周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较少,但美国经济复苏迟滞已成现实,引起市场担忧。9 月9日,奥巴马公布了一项总额约2000 亿美元的企业减税计划。这是奥巴马继本周一宣布总额500 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后又一经济刺激措施。奥巴马在大选在即连发刺激经济“组合拳”以博得选民支持,但目前看来市场对刺激计划反应冷淡,刺激政策实际收效还有待实践证明。美联储在其最新褐皮书报告中指出,美国经济继续增长,但同时出现广泛放缓迹象。
美联储认为,增长以温和步伐进行,但复苏力度冷却,不过尚未出现减缩情况。褐皮书提到政府的退税优惠政策届满后,房屋销售随之下滑,并进一步放缓,导致建筑活动不振,而商业地产需求亦持续低迷,不过部分地区有企稳迹象。谈到消费层面,褐皮书称整体而言有增长,大部分地区不包括汽车的零售销售较前上升,但纽约、达拉斯及亚特兰大则下跌。报告又指,贷款需求回稳,一些地区轻微下滑,物价及薪酬压力受到限制。褐皮书的观点反映,美国经济不是双底衰退,也不是衰退内的另一次衰退,而是复苏期中的一个重大失望,褐皮书显示目前情况较上半年为差,美联储可能想考虑施行另一轮刺激措施。最新的褐皮书是8月30 日前搜集的资料,将于9 月21 日的议息会议上被美联储官员参考。
本周四商品期货市场在早盘毫无预兆的出现普遍大幅跳水,引起市场恐慌性抛盘。市场上传言是由于某期货公司在橡胶的持仓被监管部门调查,引起抛盘造成市场恐慌。但此消息未经官方证实。另一可能性是由于国家统计局周四通知称,将于周六(11 日)上午10:00 举行8 月宏观经济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届时将公布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工业增加值、零售销售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此举引发了市场投资者的过分解读,担忧本周六央行将宣布年内首次加息,从而导致了商品市场资金获利撤离现象。
1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 月CPI 同比上涨3.5%,涨幅比7 月份扩大0.2 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继续扩大。这是2008 年11 月以来,CPI 同比上涨的最高水平,也是连续22 个月以来CPI 的最高水平。此外,8 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5%,涨幅继续回落,比7 月份回落0.5 个百分点。8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1-8 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周六表示,中国今年全年实现原定3%的通胀目标是有基础的。他并在月度宏观数据发布会上解释称,8 月翘尾因素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为1.7 个百分点。导致后期CPI 上涨的因素主要是农产品价格;而令CPI 下降的因素一个是工业品供大于求,此外翘尾因素的影响在7 月以后也逐渐回落。8 月工业产出反弹并不大,过去三个月工业增加值由较快增长到稳定增长的态势较明显。中国人民银行周六并公布,中国8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452 亿元人民币;8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9.2%;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6%。8 月经济金融数据普遍好于市场预期,尤其是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超出预期。这可能和车贷增加以及房屋销售反弹引发的按揭贷款增加有关系。虽然本月工业增速较高,但未来走势仍具有不确定性,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调控政策对未来的工业生产还有一定压力。因此,笔者认为最 新公布的8 月经济金融数据,并不支持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应该采取加息等举措。CPI 三季度的年度高点已经逐步确认,四季度料逐月回落,全年CPI 仍能控制在3%以内,所以,未来宏观政策只需维持稳定,适度微调即可。
基本面分析:
据全球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2010 年1-6 月全球铝市供应过剩31.4万吨;2009 年同期供应过剩为132.1 万吨。工业和信息化部9 月8 日发布的《1-7 月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显示,1-7 月,10 种有色金属产量为1813.2 万吨,同比增长31.9%。其中原铝974.3 万吨,同比增长45.6%。目前全球范围内电解铝都供过于求。中国电解铝产能为1800 万吨,占全球42.9%,产能利用率仅为73.2%。2009 年,国内电解铝消费量约为1380万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电解铝企业数量多达97 家,平均规模仅为17 万吨/年,远低于国外的25 万吨/年。
9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将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6大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前发布的关于淘汰落后产能文件有所不同,这次新增加了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这3大重点行业的兼并重组。工信部有关人士表示,近期工信部将针对10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上述新文件中增加了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作为兼并重组的重点领域。电解铝厂的整合、重组将配合淘汰落后产能的进行,加快行业的结构转型。但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电解铝产能疯狂扩张问题。即便企业重组后财税利益分配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也无法改变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发展速度。
目前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部分氧化铝企业因检修、减产、技改管道打通暂时停产、重启和新建氢铝自用等原因而导致的本月静态产量损失至少5万吨,产量损失带来的市场供应的影响愈发明显。同时,随着中秋、十一长假的接连来临,铝厂备货的意愿将相对增强,近期铝厂和贸易商入市采购的积极性增强,出现了大单寻货和成交,了解到的两笔共计5万吨的实际成交价格均在2750元左右,这给氧化铝现货价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国庆假期之前,氧化铝现货价格仍将保持向上势头,库存低位。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产量损失的重新入市以及部分氧化铝新建产能的投产将主要集中在10月假期前后,供需状况和价格调整的变化幅度都需要对市场的理性分析和判断作为前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8月汽车销量统计数据,中国汽车销量在经历3个月的环比下降之后,在8月份首度出现环比上涨,环比增长15.09%,同比增长55.72%。但汽车产业的上游铝合金锭的市场却依旧表现平静,价格也并没有随着汽车销量的增长而有所上扬。但目前铝合金锭行业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未来不断转好的需求仅仅能支撑其价格平稳运行,较难以成为铝合金锭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预计9月铝合金锭市场将依旧以稳为主。
现货市场方面,本周现货铝价由周初15400 元/吨的高位跌至周末的15200 元/吨附近,周初现货铝价幅度较大,贸易商趁涨势出货积极,下游普遍趁铝价频频走强之时采购意愿逐渐提升,成交表现较好。周二沪期补涨,现货铝价攀升至15400 元附近,下游对高价铝锭接受能力有限,开始转为观望,市场交易气氛明显回落。当现货铝价跌至15300 元/吨时,刺激部分下游的采购意愿。周四整体金属市场的大跌使得市场传言纷纷,而此时部分商家有趁低进货的意愿,但大部分下游表示对看涨信心大大受挫,纷纷转向观望,导致市场气氛十分低迷。总体来说,这一周的成交情况没有明显的改善,下游对铝市的信心还是有所保留的,暂时没大量采购的计划,我们平均每天出货量在500-600 吨左右。随着中秋和国庆长假的临近,下游的备货量会大幅增加,所以有贸易商趁价格回调多补一些货,准备在即将来临的小高峰时再消耗掉一些库存。
技术分析: LME 铝震荡区间于1980 – 2017 美元/吨。沪铝料将突破15800 压力向上测试16000 一线。
后市展望:
随着中秋、十一长假来临,下游采购将逐渐积极。楼市、汽市出现回暖迹象,且随着中国8 月宏观数据的出炉,市场解读较为乐观,系统性风险减弱。沪铝在周五基本已收复了周四的大阴线,企稳在30 日均线之上,后市还将继续反弹行情。但铝产能过剩仍是抑制铝价上涨的巨大阻力,反弹力度仍需关注资金面因素。操作上建议下周若有机会回调至15400 -15600 附近多单买入待涨;若下周持续反弹,则关注16000 一线,若能有效突破此线则可多单继续跟进待涨。
金汇期货研发部:姚丹丹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
深南大道6013 号中国有色大厦18 楼
邮编:518040
联系电话: 0755 - 3302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