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收紧流动性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担忧中国经济增速会因此放缓,亚太股市及欧美股市都出现了幅度不等的下挫,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大幅的承压回落,铜价告别了2009年来单边上涨的节奏,于1月27日下破2009年长期趋势线,展开了连续两周的大幅下跌,跌幅达16.7%。
在中美收紧流动性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2010年已经到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好,市场面临着遭受温和货币政策收紧的不定时冲击,这便更加考验经济复苏力度所带来的实质需求提振。
春节过后工矿企业陆续开工,市场对中国的春季金属需求充满期待,而由于去年中国进行了大量的铜进口,如果实体需求并没有预期中强,那现实情况可能会表现为仅是消耗去年的铜进口,则表现平平的进出口数据将丧失对市场的支撑力度。
随着经济复苏的进一步强化,经济的持续向好是贯穿全年的主题,但这其中涉及着收紧流动性及实质需求提振的博弈,而如果需求提振只是更多的停留在预期,不能及时得到兑现那将使铜价遭受巨大压力。
第一部分 铜价行情回顾
期铜价格自2009年初以来一直处于领涨的状态,截止到12月31日年累计涨幅达150%。但随着进入到2010年,既有的市场节奏被打破,伦铜在1月7日创出了7795美元的高点,而后进行了复杂的旗形整理,最终的结果并没有炮制2009年整理过后再次上攻的强势走势,而是在1月27日直接下破区间支撑线,与此同时,也直接击穿2009年来上升趋势线的支撑展开了为期两周的大幅下跌行情,最低下探至6225美元,跌幅达16.7%,创下了2009年初以来的最大跌幅,但自2月5日伦铜走出触底反弹行情,由于新年假期间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缓解及欧美亮丽经济数据的推动,伦铜单周涨幅便达9.15%,但目前伦铜仍处在2009年上升趋势线的下沿。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政策
为缓解全球经济危机可能带来的经济衰退,世界各国均实行了超常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在2009年信贷投放总量为9.6万亿。全年M1、M2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而在2010年一月1.39万亿信贷投放的背后是M1暴增至38.96%。
从货币政策实施角度考虑,在第一年宽松信贷后,第二年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与之对应。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曾明确表示,2010年度全年信贷投放总量将为7.5万亿,这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前高后低的格局可能会表现的比较明显,这在新年伊始便得到了明显的表现。在2010年第一周国内银行放贷总额达6000亿,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此解读为由于经济强劲增长带来的信贷需求,但这加剧了市场流动性风险也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由于去年超常规的货币财政政策手段陆续到期,更是加深了流动性收紧的预期。这从2009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09年全年国内经济增速达8.7%,顺利完成年初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成功的实现了经济的V型反转。但我们看到单12月经济增速已达10.7%,已经处在趋于过热的范围内,同时CPI同比增长达1.9%,对比11月CPI刚刚由负转正,且仅为0.6%的涨幅,12月的经济增速及CPI已然使市场开始陷入对防范通胀的思考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央行在1月7日上调三月期央票利率,引发市场对流动性紧缩的预期,而当市场还在为央行此举定性之时,央行于12日公告称将于1月18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并于同一日进行了200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根据此前数据统计,历史上28天期正回购最大发行量为1200亿元,发行日是2009年8月4日。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约冻结2100亿元资金,加上两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1500亿元,流动性回收总量接近3600亿元,但这并没有过多的缓解市场流动性的充裕状况。
在春节后至3月末,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量累计逾9000亿元,加上春节前央行连续向市场投放的资金,为央行回笼流动性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故而在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后,央行再次宣布从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6.5% 。
中国收紧流动性号角的吹响引发了全球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担心流动性的收紧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亚太股市及美股都不同程度下跌,大宗商品市场也承压大幅回落,铜市创出了2009年来最大跌幅。
在中国收紧流动性的背景下,美联储也于2月18日宣布2008年12月以来首次调整利率,调高向银行收取的紧急贷款利率,但坚称消费者和企业的借款成本不会上升。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从0.50%上调至0.75%。
在中美收紧流动性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2010年已经到来,既有的投资思路需要跟随宏观经济状况做出相应的改变。虽然美国目前只是温和的提高贴现率,但这意味着收紧流动性的大幕已经正式拉开,虽然伯南克在2月24日的经济前景评估中表示由于就业市场的疲弱及通胀压力使美联储会较长时间采取低利率不变的货币政策,但同时也表示在未来某个时刻收紧流动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好,市场面临着遭受温和货币政策收紧的不定时冲击,这便更加考验经济复苏力度所带来的实质需求提振,而如果需求提振还仍然更多的停留在预期,不能及时得到兑现将使铜价遭受巨大压力。而需求的恢复情况首先会从上海及伦敦库存得到直观的反映。
第三部分 产量及库存
我国在2009年铜产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前三名依次是智利、秘鲁和美国,产量分别为170万吨、127.3万吨和119万吨。但来自于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状况并没有能力让市场产生一致的乐观情绪。国际铜业小组2月22日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1—11月全球精炼铜市供应过剩14.4万吨,是2008年同期过剩量5.8万吨的两倍多。ICSG预估2009年1-11月全球铜使用量较前一年同期减少1%。同时,2009年前11个月全球铜矿产量较前一年同期增加1.6%,铜精矿产量较前一年同期增加0.4%。2009年前11个月全球精炼铜产量较2008年同期略微增加0.4%,至1677.9万吨,消费量为1663.5万吨。11月精炼铜市供应过剩48,000吨。与此同时,伦敦、上海居高不下的库存也为现实需求的不振提供了佐证。
中国海关2月24日公布1月铜进口数据,1月精炼铜进口降至196926吨,12月为244013吨。但由于春节过后工矿企业陆续开工,市场对中国的春季金属需求充满期待,而由于去年中国进行了大量的铜进口,如果实体需求并没有预期中强,那现实情况可能会表现为仅是消耗去年的铜进口,而表现平平的进出口数据将丧失对市场的支撑力度,这也意味着如果库存及进出口数据不能在时间上进行很好的承接,将给铜价带来较大压力。
第四部分 欧洲债务危机
自惠誉首先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后,对欧元区经济的忧虑便一直没有消散,在国内休假期间举行的欧元区会议有关于救助的计划令市场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催生外盘市场大幅上扬,但现实情况好像并没有市场预期的乐观,在2月22日欧盟首先否认了200—300亿元的救助计划,紧接着惠誉又将希腊四大银行发行人违约评级下调一档,而经济状况一直困难重重的英国也预期将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欧洲债务危机的愈演愈烈,直接导致了美元的大幅上扬,而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的二次触底及欧盟经济体的稳定性。目前欧元区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债务危机状况相对严重,而经济实力雄厚的德国也表示银行可能会因为希腊而承受额外负担。而如果欧元区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那欧盟稳定性将会受到挑战,为市场带来整体性的恐慌气氛。而目前在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铜价的突破上行困难重重。
第五部分 技术面分析
在2月7日伦铜下破该趋势线,虽然国内休假期间铜价大幅跳涨,收回大部跌幅,但图中明确显示在面临上方7500美元压力位处,价格出现回落,多空双方在此点位的分歧将使得价格短期内面临反复可能。
第六部分 结论
在考量铜市未来行情走势时,我们可以辨别出长期的趋势影响因素,随着经济复苏的进一步强化,经济的持续向好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但这其中涉及着收紧流动性及实质需求提振的博弈,而如果需求提振只是更多的停留在预期,不能及时得到兑现那将使铜价遭受巨大压力。因此,我们目前并不是过分看高铜价的上方空间,市场呈现宽幅震荡的概率在加大。
从短期来看,在1月初时由于中国率先收紧流动性产生了全球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都出现了幅度不等的回落整理;此外,由于欧元区多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市场偏好情绪的升温导致美元大幅上涨,大宗商品市场因此承压。而在国内休假期间,由于欧元区债务问题和中国货币紧缩忧虑的减轻推升了伦敦的金属价格,而此间公布的强劲经济数据预示着美国经济前景更加乐观,也为金属价格提供了趋势支撑。但在2月22日欧盟否认了有关200亿至3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这使得原本趋于缓和的市场情绪再次笼罩上紧张的气氛,市场再一次回到充满变数的现状。这也使我们认识到随着危机后时代不确定性的增多,投资思路和灵活性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