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伦敦2月8日电---应该提醒我们自己,市场不会一条道走到底.商品市场更是如此,以周期性剧烈波动而闻名.
还需提醒我们自己的是,2009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金属市场却是一路冲高.
2009年第一周买进期铜的投资人非常幸运,当时三个月期铜最低曾跌至每吨2,850美元,他们可以坐看铜价越涨越高,年底时收获超过140%的回报.
後来的回调短暂而且很浅,因为总是有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复苏题材交易.人们要麽是相信情况只会变得更好,要麽就是干脆采取"逢低买进"策略.
从不介意LME表观库存正在上升--金属过剩的确切迹象.对分析师关于金属价格涨势已经过度的警告亦置若罔闻.
那些试图阻挡复苏列车的人,被新涌入的投资资金流冲倒.这些资金押注金属价格将一路走高,而结果也确实如此.
**复苏停滞**
强劲势头难以持久,如今复苏已经停滞.
自2008年末以来,LME工业金属遭遇避险情绪带来的最为沉重的打击.类似的一幕又在上演,全球避险情绪自1月初以来愈发升温.
从下表中可清晰看到这对LME金属市场的打压:
金属 周五收盘价 当周 2010年1月 较1月收盘
(美元/吨) 跌幅% 收盘高位 高位跌幅%
---------------------------------------------------------
期铝 1,980 4.8 2,377 16.7
期铜 6,280 6.9 7,660 18.0
期铅 1,936 4.4 2,680 27.8
期镍 17,050 7.8 19,215 11.3
期锡 15,450 10.2 18,425 16.2
期锌 1,940 8.1 2,718 28.6
是什麽令复苏嘎然止步?
我在1月7日专栏中(标题为:2010年金属市场风云变幻,去年亮丽涨势恐难复制)曾警告说,复苏的"三大支柱"可能轻易而迅速为转为负面.它们分别是政府刺激政策、景气回暖迹象以及美元疲软.
当局推出的刺激政策如今备受赞誉,成功阻止了经济避免再次堕入黑暗深渊.但未来这些流动性的收回也将成为问题.
中国小幅度收紧政策以遏制国有银行信贷的大规模扩张,是打击工业金属和其它风险资产升势的首个利空因素.
中国仅仅是自然而谨慎地踩一下刹车,还是说这意味着北京政府开始担心它的"慷慨"已经促燃部分领域的小型泡沫,譬如地产以及金属?
未来的不确定性从1月初以来,就已经令市场热情降温,不仅中国国内市场如此,海外市场亦然.
但至少,中国应付大规模支出的资金绰绰有馀.
不少西方政府并没有充足的资金,不得不举债支出.如今市场在密切关注他们如何解决堆积如山的债务负重.
信贷危机已从次优抵押贷款持有人等个体,转移至买进看似优良债券实为坏债的银行,再转移到政府,他们不得不援助银行,并处理金融系统崩溃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
迪拜事件是第一起地震.现在主权债务危机正在撼动希腊.既有的财政信用问题,导致希腊首当其冲面临残酷审视,并且遭市场认定为不及格.
紧接着将轮到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三国均为欧元区成员国.
尽管美国不能幸免于同样的市场质疑,但矮子中挑高个,汇市讲究相对性,因此美元大涨,欧元则下跌.
复苏题材的两大支柱迅速溃为尘土.
**若隐若现的复苏**
第三个支柱--全球制造业景气回暖--仍顽强挺立,但似乎也有所动摇.
感觉上这次复苏仍严重失衡.中国继续推动金属需求增长,吸收他国的过剩供应--至少是大部分的过剩供应.
一些人等待宏观面的积极信号,如本月一系列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能转化成有形的微观面讯号,例如LME库存,不过,他们仍在等待之中.
LME库存1月全线上涨,唯一的例外是铝,受到融资交易的影响,铝的过剩供应只是藏身在融资交易背後.上月库存变化与2003-2008年均值的比较图见以下链接:
(here)
中国以外的全球金属需求回暖喧嚷已久,或许就要来了.不过很显然的,现在还没有到来.
而芬兰不锈钢制造商Outokumpu等业内企业仍未见到复苏迹象,甚至连影儿都见不到,这不禁让人沮丧.
"不锈钢基本需求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善."Outokumpu在上周公布业绩时表示.请注意,其中并没有模棱两可的措辞.
这正是国家财政问题的影响.希腊和西班牙(以及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不得不抑制支出,提高税率,但与此同时,失业率居高不下,地产市场仍处于一蹶不振.
这些条件看来是无法促成Outokumpu等业者期望的终端需求暴增局面.
**波动阶段来临**
复苏题材交易现已结束,其终结可能是一派残忍景象,因为其盛行的时间这麽长,投机力度已愈发增强.
花费一年时间建立的行情,在短短两周内就消失殆尽.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成交量非常大.以铜为例,过去两年间仅有一天成交量超过2万口合约.而上周几乎每一天都超过该水准.
这说明市场构造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投机性多头部位的消失.例如,商品交易顾问(CTA)已清掉2009年期间积累的大量多头部位.
据伦敦基金观察人士,商品交易顾问(CTA)目前整体而言或已回到中性立场(就铜而言),或者转为净空头(就铅而言).
其他人士则缩减购买规模,认为金属价格正在回归"合理价格".
显然,回头再看一下上面图表中的百分比降幅,锌和铅降幅最大,因此比镍更接近于所谓的"合理价格",镍的下行走势似乎有些滞後.
然而,所有目光(一如既往)还在铜上面,铜上周陷于100日和200日移动均线之间.200日移动均线切入位在6,000美元水准略上方,空方必然是对6,000美元关卡虎视眈眈.而为数仍然不少的多方,则是希望伏击制胜.
多头和空头谁会胜出?我不知道答案.
这些市场已不再是单向押注.这是好事,也很正常.异常的是去年的价格走势.
未来几天和几周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波动性.让我们提醒自己,这是商品市场的"正常"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