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博弈通胀 铝价2010年将高位运行

2010-01-11 10:45:20来源: 中铝网

  一、 行情回顾

  2008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对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有多种预测,其中支持"W"形、"U"形走势者居多,支持"V"形反转走势者甚少,甚至有更悲观的认为将呈现"L"形走势。弹指一挥间,2009年的大宗商品价格纷纷扭转乾坤,在观望者的迟疑、犹豫和等待中实现了V形反转,世界经济也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现实再次证明,行情总是在绝望中萌芽,在迟疑中上涨,在疯狂中崩溃。作为基本金属中基本面最弱、反弹力度最小的铝来说,其价格相对于2008年底的万元低点也已经上涨逾70%。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是全球各国政府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各国尤其是中国非同寻常的经济刺激政策的结果,各国为刺激经济而释放的大量流动性资金成为推动金属价格走强的直接原因。

  二、 宏观分析

  1、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继续上升

全球主要经济体PMI指数运行情况

  2009年12月份全球主要经济体PMI指数继续攀升,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美国PMI指数一跃跳升至55.9,远远超出市场预期,显示美国经济复苏状况有加速好转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环比下降6.4%的惨淡之后,终于在2009年第二季度大幅缩窄了降幅,并于第三季度创出两年来最快增速。其他各大经济体PMI的表现均持稳于50之上,显示经济复苏的基础正在得到不断巩固。虽然希腊、迪拜等小国间或曝出各种危机状况,但由于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过小,无法逆转全球经济好转的趋势。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代表国家,其特有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不仅拉动了国内经济强劲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球需求的复苏。中国第一、第二和第三季度的GDP分别达到6.1%、7.9%和8.9%的增幅,全年保八的目标实现基本没有悬念。2010年预期中国全年的GDP增长速度在8%-10%。中国经济复苏的形势得到确立和巩固无疑将促进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好转。

  2、货币供应情况

  作为一把双刃剑,全球为刺激经济而投放的大量流动性很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关于经济刺激政策的是否退出、何时推出开始进入2010年经济决策者们的视野。2009年12月亚洲两大新兴经济体--越南和印度宣布出现了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越南在12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6.52%,印度在截至12月12日的一周食品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18.65%,两者的严峻通货膨胀形势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中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当前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尤其是经济复苏的外部环境还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以及作为拉动GDP增长重要力量的外贸出口仍不尽如人意,保增长与抑通胀之间必将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0年新年贺词中提到,"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意味着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经济复苏情况较为乐观、复苏基础更为稳固的话,央行势必会利用多种工具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我们预测,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在2010年三季度G20会议之前小幅升息,从而提高会议上的话语权,而几乎出于同样的目的,美国加息的时间窗口可能与中国大致相同。

2009年11月份货币供给M1、M2、M0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末,今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9.46 万亿元,同比增长29.74%;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1.25 万亿元,同比增长34.63%,增幅创下历史新高。我们认为,M1高增长有两个原因:第一,活期存款被释放,资金活期化倾向加速,微观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表明经济复苏逐步从外力拉动转向内生推动。第二,去年基数较低。M1的大量增加也契合了近来股市、房地产市场活跃,投资交易量明显上升的状况。受股市等资产价格向好影响,更多广义货币供应量中的储蓄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从而推升M1同比增幅。据此推断,短期内M1将增加,并且与M2的剪刀差加大的趋势还将继续,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经济景气回升趋势将保持。[!--empirenews.page--]

CPI、PPI同比增长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如期转正,同比上涨0.6%,;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接近2.1%,降幅比上月缩小3.7个百分点。今年下半年以来CPI呈现加速上升的态势,经济逐步复苏导致新涨价因素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使得CPI 降幅自下半年以来不断收窄,并在11月转正,这符合我们先前的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普涨的局面,对我国工业生产形成一定的输入型成本压力,这些使得我国PPI同比降幅不断收窄。翘尾因素与输入型通胀压力叠加,使我国PPI上涨呈现加速上涨态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居民消费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今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5.3%,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物价上扬的压力不断加大。

  三、 供给分析

  电解铝生产成本面临上涨。电解铝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和和能源成本,其中,电力成本超过三分之一,平均生产一吨铝要消耗1.45万度电。2009年11月20日起,国家发改委平均上调非居民销售电价每千瓦时2.8 分钱,使铝厂生产成本平均提高约400元/吨,政策公布以后,国内铝价应声上涨接近400 元/吨,基本弥补了电价上调对铝厂成本的增加。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纷纷采取二氧化碳减排措施,而作为能耗大户的电解铝企业成为减排的重要目标。在电解铝主要生产地区中,欧洲新签订的供电价格已开始计入CO2 成本,这使得未来几年欧洲电价水平呈上升趋势。以德国为例,目前对CO2 征税折标煤成本已超过10 欧元/兆瓦,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澳大利亚和北美也将很快对CO2 排放征税。11月26日,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预计以后会继续出台具体的减排措施,电解铝行业必将首当其冲。显然,对CO2 排放征税将大大促进全球电解铝生产成本的上升。

中国氧化铝、电解铝产量

  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电解铝需求加速,LME以及国内期铝价格大幅上涨,电解铝生产厂家逐渐扭亏为盈,2008年因经济危机关闭的产能逐渐重启。以国内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龙头中国铝业为例,该公司已基本上恢复了旗下氧化铝及电解铝的全部闲置产能,截至10月底中铝的氧化铝和原铝产能开工率分别达到90%和88%。中国铝业的原铝年产能为400万吨,而氧化铝的年产能则为1,100万吨。11月份中国电解铝产量数据为135.40万吨,再创月产量历史性新高。11月份中国氧化铝产量236.96万吨,较10月份产量小幅下降,但仍保持在200万吨高位之上。

  欧洲铝业协会表示,由于面临高额的电力成本,欧洲超过2/3的原铝冶炼商或于近期内关闭,德国最大的铝冶炼工厂Rheinwerkl铝厂正面临关闭风险。另外,澳大利亚、北美等主要电解铝生产地区的减排预期也将抑制电解铝产能。欧美限产和中国产能面临极限将支撑铝价高位运行。

  库存方面,截至2009年12月31日,伦敦金属交易所库存为4628900吨,维持在450万吨之上的历史高位,而市场预计,由于各国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使得融资成本非常低,在上述库存中存在相当部分的套利仓单和融资质押仓单,短期内难以流入市场之中。

  四、 需求稳步升温

  过去20年以来,房屋建筑和交通运输是国内铝的消费增长最快的两大领域,这是因为,第一,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处于初期阶段,城镇化与房屋建筑和耐用消费品相关密切。2009年12月份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推动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加快建设将大大加速中小城市和县级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类住房开发,从而长期拉动铝的需求。第二,在交通运输领域,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行业快速发展,尤其汽车行业成为拉动铝消费的大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09年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14万辆和133.77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10.61%和9.08%,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4.20%和96.43%,产销再创历史新高。截止到11月,我国汽车产销已连续9个月达到百万辆水平,前11个月汽车产销均超过1220万辆,全年完成1300万辆的产销量已无悬念。[!--empirenews.page--]

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

  2009年11月份,我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75203.1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3%;累计新屋开工面积为97573.65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加15.8%;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48169.70亿元,同比增长44.20%。

汽车月销量

  五、 对2010年铝市的基本展望

  展望2010年,影响铝价走势的因素很多,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和方式、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发生的程度等等,但诸多因素仍集中至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各国退出刺激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二者之间的博弈。从目前形势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和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将在2010年较长时间内保持对经济的刺激政策,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明年第三季度将成为重要的时间窗口,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各国共同应对的问题。对于铝价来说,强劲的需求和宽松的流动性将推动其在17000元/吨上方高位运行,而明年下半年各国政策的变动将引发铝价的宽幅震荡,预计震荡区间在16000-20000元/吨。

  鲁能金穗期货研发中心  麻良

  咨询电话:  0531-66573219

(责任编辑: 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