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铜30日早盘高位整理,市场交投保持活跃。主力1001合约以51,450元/吨开盘,收至51,320元/吨,上涨1,180元/吨;现货911合约收于51,100元/吨,上涨1,040元/吨。
盘面来看,美国经济恢复增长利好推动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乐观情绪回升,从而支撑期铜脱离近期美元反弹带来压力。但短期来看,铜价受到相对高位库存压力,短期上行空间有限。
外盘方面,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基金属29日收盘全线上涨,三个月期铜收升234.50美元,报6,664.50美元,盘中大涨接近4%,至6,675美元日高。期铜触及一周以来最大涨幅,因一年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呈现增长。
美国商务部29日称,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3.5%。标志美国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结束。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截至10月24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减少,达到七周以来的最低水平。9月份美国新屋销售下降3.6%,而经济学家的预期为增长。
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尽管开始复苏,但呈现明显波动性,经济数据时好时坏,对铜价还难以构成根本性影响。美联储最新会议纪要显示,美国经济前景已有所好转,但银行业和其他经济领域持续不断的问题将打压经济增长,联邦基准利率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超低水准。因此,美国经济若不出现明显的高增长势头,美联储就不会升息,其货币地位难逃被削弱的命运,包括有色金属铜在内的大宗商品被当作对冲货币贬值工具将会继续受到资金青睐。
由于国际商品价格均使用美元标价,美元贬值会增加铜矿公司在商品生产国的资本支出,进而影响到“投入-产出”操作,并最终影响到商品价格。美元指数自2002年开始贬值以来,许多矿业公司不得不增加在南美、澳大利亚以及非洲地区的资本支出,许多矿山项目的投产日期还被迫向后推迟。
供需方面,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在其最新报告中称,7月份全球铜市转向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最直接反映就在库存上,全球三大交易所库存7月中旬以来止跌回升,目前已超过52万吨。不过近期持续的罢工事件和矿井停产问题缓和了库存上升的压力。上述事件表面看起来是罢工,其实是铜资源供给方调节产能的一种表现,通过罢工、机械故障、设备维修等造势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供给,从而延长铜价的上涨周期。国内铜行业龙头江西铜业三季度末存货高达100.98亿元,创历史最高存货纪录,除了看好未来铜价上涨外很难找到其他理由。
还有机构认为,铜价影响因素主要有货币因素和供需因素,而2009年以来价格上行主要是货币因素的推动,在供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支撑未来铜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依然是美元指数,而中国铜资源的稀缺、国际铜矿资源集中度的不断增强又会提升铜价的反弹高度。根据中金最新报告,美元指数还有10%左右的下跌空间,由此推算出LME铜价上涨目标将在7,000至7,200美元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