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沪铝冲高回落,电解铝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氧化铝、电力、辅料(如阳极炭及氟化盐) 、 人工和折旧等, 其中电力成本占整个电解铝生产成本的 40%左右。目前,电煤价格稳定,因此国内铝厂电价几乎未变,发电厂与铝厂之间的直供电谈判进展缓慢。此外,鉴于国内发电和用电状况得到改善,因此地方政府不再针对铝厂给予优惠电价。
去年底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电煤价格出现大幅滑落,今年电煤价格逐渐趋于稳定。秦皇岛电煤价格(6000 大卡)在去年 7 月冲高至 1065 元/吨,但是今年电煤价格总体稳定在 600 元/吨。国内一半左右的铝厂拥有自备火力发电厂,预计这些铝厂的电价成本在0.3—0.35 元/度。拥有自备电厂的铝厂通常集中在铝生产大省,例如河南和山东,过去几个月这些铝厂的电价成本相对稳定。去年四季度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多数地区的用电量骤降,从而迫使一些发电厂停产。因此诸如宁夏、内蒙、云南和四川省政府立即决定降低当地铝厂的电价,以确保地方经济的正常发展。然而随着发电量和用电量双双改善,从 7 月份开始地方政府取消了优惠电价,例如从6 月起四川省内铝厂不再享受优惠网电,其他铝厂的优惠电价仅持续到今年底。
内蒙、河南和宁夏执行与铝价挂钩的电价,电价随铝价上涨而上涨。河南省政府在今年3 月针对铝厂推行了与铝价挂钩的电价政策, 即如果铝价超过 14000 元/吨, 当地铝厂的电价将为 0.42 元/度,然而据某机构调查显示,实际情况是160kA以上支付 0.42 元/度,比按规定铝价在13600 元/吨以下应支付的电价高了 3 分钱/度。另外,铝厂在直供电谈判中成效甚微,大多数铝厂仍在与电力企业进行磋商(包括国家电网和中国南方电网) 。 由于电价下调空间有限, 因此短期内国内铝厂生产成本减少的几率很小。 在氧化铝成本方面,今年国内氧化铝价格逐渐恢复,尤其是4 月份以后随着铝厂恢复闲置产能以及新建产能陆续投产。中铝自 9 月 1 日将氧化铝价格上调 6.3%,至 2550 元/吨之后,又于9 月 30 日再一次将氧化铝价格提高 3.9%,至2650元/ 吨。这是中国铝业(601600,股吧)9 月当中第二次上调氧化铝价格,也是今年以来第五次价格调整。和年初的2000元/吨相比, 目前氧化铝价格已有 32.5%的涨幅。辅料方面,随着国内电解铝企业大规模产能重启,铝用炭素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炭阳极方面,虽然市场上阳极需求量有所增大,但由于我国炭阳极本身产能过大,使得企业之间互相竞价,从而制约了阳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西方铝冶炼厂复产迹象不明显也使得我国阳极出口受挫。
虽然目前石油焦价格有所上涨,但也不足以推动阳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很多企业也在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获取微利。目前炭阳极价格维持在2550—2700 元/吨。铝用氟化盐行业 10 月份回暖迹象明显,由于目前国内具备一定冰晶石生产能力的企业不多,再加上国内电解铝企业开启规模集中使得冰晶石的需求量大幅上涨,其价格也一度飙升,目前已经超过了干法氟化铝的价格。国庆节假日后,干法氟化铝价格维持在 5200—5500 元/吨,冰晶石价格在 5400—5600元/吨。根据大致的测算,电解铝的成本为 13820 左右,目前15000 左右的铝价只是略高于成本,因此成本的上升为铝价提供了一定的支撑。美元的持续下跌也未能使铝价上行,其原因就在于库存高企及基本面数据疲软。铝价上半年的上涨使得铝厂产能重启,但是铝价中段上行受限后,没有铝厂减产作为配合,仅凭借增加注销仓单量来防止 LME仓库铝库存出现过快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库存高企成为一个利空因素。9 月进口未锻造的铝及铝材19.6 万吨,累计进口 199.7 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189.8%,但与今年最高峰的43.99 万吨,减少了 24.39 万吨,其原因就是随着LME/SHFE 跨市套利机会的消失,政府收储、民间储备和贸易商套利减少。进入第四季度,库存高企及基本面数据疲软有望得到改善。
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25050 亿元,同比增长 17.7%,增幅比1—8 月提高 3 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 7.32 亿平方米,今年以来持续增长。汽车产销状况保持平稳,1—8 月国产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 825.07 万辆和 833.13 万辆,同比增长 26.55%和29.18%。如果在第四季度的传统消费旺季,下游需求能够持续增长,并逐渐消化库存,那么铝价则有可能继续上涨;如果实体需求疲软,交易所仓库的铝库存不能顺利展期到第四季度,那么铝价很可能向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