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联期货:沪铜低位振荡

2009-09-29 16:33:36来源: 中铝网

  周二,沪铜低位振荡,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9 月 16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精炼铜产量同比减少 0.5%至 1060 万吨,全球矿山产量增加 1.8%至 905 万吨。国家统计局 9 月 11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 月精炼铜(铜)产量达 36.49 万吨,同比增长 15.4%。预计 2009 年铜产量较2008 年同期增长 6%,年产量有望超过 400 万吨,2008 年产量 371 万吨(较2007 年增长 10%)。9 月 22 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8 月份进口精炼铜 21.9731 万吨,同比增长 250%;环比减少了 25%。部分贸易商认为,正常量应该在15 万吨左右较合理。

  近几个月以来,进口铜的成本价已高于国内铜价,进口贸易商基本无利可图。国内现货库存方面,预计, 民间及国储的铜库存总量可能接近 120 万吨 (国储局的收储占了23.5 万吨) 。世界铜消费大国美国,其建筑用铜占其铜消费总量的 40%以上,目前美国新屋开工率仍在低位徘徊。铜在美国建筑终端用户的需求增长不理想。世界消费第一大国中国,占全球铜消费量的约40%。而电力电缆是国内铜的消费大户,占用铜总量的 53%。尽管国内电网改造工程在加速进行,但从图19 中来看,电力电缆的生产量较 08 年同期仍在减少。按照目前国内铜下游消费能力来看,120 万吨库存足够消耗 80 天左右。2009 年中国铜消费预期 550 万吨左右。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下游铜消费并无实质好转。

  从国际三大交易所铜库存现存量(截止9 月 22 日约为 50 万吨)来看,按以往世界经济发展较健康时期来计,是相对偏少的;但在目前经济危机还未喘过气来的时期,就略显过剩了。自 09 年初以来,国际铜价节节攀升,促使世界产铜矿大国(智利、秘鲁及澳大利亚)产量有所增加,冶炼企业也加大了开工率,成品铜供给量增多。目前,铜的下游消费相对疲软,以中、 美铜消费大国的主要消费行业来看, 相对比供给增量来看, 消费是减少的。以国内铜下游消费能力来看,120 万吨(市场预计)库存足够消耗 80 天左右。预计,2009 年中国铜消费预期 550 万吨左右。不过,在世界货币流动性过于充足的情况下,投机资金消化了相对过剩的供给量。

  中、美、欧贸易摩擦以美国“轮胎特保案”为导火索,贸易摩擦将继续升级,9 月 24 号欧盟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 5 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分别高达 39.2%和 30%。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是“雪上加霜”将对中国的经济复苏之路造成严重的打击。 在货币世界性“泛滥”的前提下,无论是 LME铜还是沪铜,将继续维持“高位宽幅震荡”走势。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将日益明显。虽不敢断言通货膨胀预期会将LME铜、沪铜推高到什么高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胀预期的存在却能在很大程度上锁定LME铜及沪铜回调的深度。

  综上所述,投机狂潮渐退,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全球铜库存量大幅增加,会引发基本金属的价格全线下跌。

(责任编辑: Ko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