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库存压力大,铜市箱体震荡继续

2009-09-24 09:42:19来源: 中铝网

  8-9月铜市呈现高位区间震荡走势,LME市场始终没有突破6580美元的压力线,持仓呈现先增后减态势,基本维持在25万手以上。沪铜价格则从8月初开始到9月下旬,4次冲击5万关口,每次都没有站稳,也说明5万一线的技术压力较大,下方46000-47000一线的买盘也积极,这导致区间震荡得以形成。

  相对周边环境来说,铜显得较弱,近期的经济数据基本面利多,且美元也破位下跌,宏观环境如此支持价格向上突破,再加上基本面上铜市已出现供应短缺现象,按理说铜价站稳5万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其价格呈现反复走高回落,说明上方压力较大,供需也并不如数据显示的那么紧张,且内弱外强,说明中国因素前期被夸大的概率较大。而从现货市场来看,国庆节前出现部分备货情形,但是也出现过有价无市的局面。从现货升水图可看出,现货维持在平水上下波动,8-9月份贴水的时间相对更多,说明现货需求相对疲软。

  如果谈基本面的话,正在回暖是肯定的,从国际铜业小组以及世界金属统计局最近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机构再次出现一致方向,且累计供需出现短缺,8月份的数据是单月一致出现短缺,说明全球供需正在逐步回暖。

  伦敦9月16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期间,全球铜市供应短缺153,000吨。去年同期为短缺100,000吨。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9月19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球精炼铜产量为888.6万吨,消费量为917.8万吨,铜市场供给缺口为290,000吨,2008年上半年供给缺口为234,000吨。ICSG表示,经季调6月供给缺口为110,000吨。经季调,上半年供给缺口为50,000吨,上年同期为供给过剩4,000吨。今年上半年世界精炼铜产量下滑1.3%,因废铜二次生产量下滑6.7%。上半年世界铜矿生产量增长3.1%(同比去年,今年矿山产量增加了23.1万吨),因印度尼西亚产量增长91%。除了供应减少外,中国进口做了大贡献。ICSG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显示需求增加120万吨,其他经济体的铜消费依然疲软,欧元区、日本和美元分别减少24%、40%和23%,这三个区域占全球铜消费的30%。然而,尽管中国消费量增加47%,依然未能抵消世界其他地区需求下滑18%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世界精炼铜需求下滑0.6%。

  两家机构都提到一个观点就是中国显性消费大幅增加,事实上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中国进口数据持续出现大幅增加,7、8月数据尽管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增长率依然保持高速。1-8月精炼铜累计产量达261.9万吨,1-8月累计净进口达224万吨,表观消费达486万吨,同比增长48%。然而从下游消费来看的话,铜材企业1-7月的产量为476万吨,去年同期为418.7万吨,增长13.68%,其中7月份产量为71.9万吨,同比增长11.85%,这个速度远小于供应增长(表观消费量增速),而细分行业看,线缆家电汽车等行业,增长最好的线缆行业也才保持17%的增长率,相当部分供应量将成为中国库存,除去国家收储的部分,笔者初步计算这部分过剩达到66万吨左右。

  近期伦敦交易所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库存持续大幅增加加剧了市场的担忧,而中国库存如果释放的话,66万多吨的量对市场压力不可小觑,所以,价格往上压力大于下行的支撑。然而,价格为什么也没有下跌呢?这个我们需要从宏观面找原因了,经济数据除了就业依然严峻,其他基本都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货币政策“退出”机制成为热题但依然迟迟不出时间表,企业手中的钱依然充裕,库存定然不会出现抛售,从库存持有者的角度考虑,他们也是不轻易出货的,如此带来的好处便是下方依然有承接力,主要不出现大的货币政策的调节,铜价估计要跌破箱体也很难,当然,从目前的上涨乏力也看出,一旦出现货币政策的收缩,或者只是货币政策退出机制的时间表,带来的投资者预期或引起恐慌性抛售,那么,中国如此大的库存量将会释放其对价格的巨大压力,铜价的大幅回调或出现,我们认为1、2个月内后者出现的概率较小。建议投资者在区间(46000,50000)进行波段操作。

(责任编辑: 麦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