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增产压制基本面影响,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9月11日低开上冲后回落,震荡整理,盘中交投较为活跃,部分合约小幅放量增仓。沪铜主力912合约早盘以49,320元/吨开盘,尾盘收至49,200元/吨,下跌810元/吨;现货909合约尾市报收于49,500元/吨,下跌560元/吨。
盘面上看,国内铜产量的再创新高压制了铜价的上涨,同时进口铜连续放缓暗示国内需求提升空间有限。因此,预计短线铜价仍将以区间震荡为主。
消息面上,赞比亚2009年铜产量小幅上升至664,000吨,前次预估为600,000吨,因矿场产量提高。赞比亚为非洲最大的铜生产国。赞比亚财政部周四称,2010年铜矿产量将进一步增加5%。财政部在中期财政支出报告中称,“2010年铜产量预计较2009年的664,000吨增加5%。”同时,报告指出,2012年铜产量将逐渐上升至750,000吨。
国内方面看, 9月11日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8月中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量为325,098吨,比7月进口量406,612吨环比减少20%。这是2009年单月进口量环比减少最多一次,7月进口量环比减少14.6%。自2009年年初以来,铜价一路上涨,中国的大量进口对其产生很大作用,而中国铜进口量被市场认为是对铜需求强弱的风向标。如果中国铜进口量增加,则铜价会上涨;相反如果中国铜进口量减少,铜价上涨将会面临阻力。一直被市场关注的废铜进口量,8月份也环比有所减少为39万吨,而7月份为45万吨。废铜7月进口量增加较大,跟前期中国海关放行一批滞压废铜有关,并不一定代表市场对铜需求增加。同样8月废铜进口量环比有所减少,也不一定代表市场对铜需求减弱,因7月废铜进口量数值有些脱离市场真实需求状况。在废铜数据暂时不能体现市场真实需求之时,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量可作为市场需求状况的参考。在2009年7月和8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量连续环比减少状态下,中国2009年下半年对铜进口需求正在减弱,铜价受其影响将面临上涨动力不足。
不过,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支撑铜价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比7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为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速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再次攀高,显示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向良性势头发展,对基本金属需求将会增加,从而对基本金属价格产生支撑。其中8月份,重工业增长13.2%,轻工业增长9.8%。重工业增长幅度再次超过轻工业,表明国内基本金属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因基本金属多数被用于重工业。
同时,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略有加快继续支撑基本金属。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2985亿元,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比1-7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1147亿元,增长14.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加快,尤其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使基本金属上涨得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