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城伟业期货经纪公司 童长征
欲查看原文 请点击下载长城伟业月报
本期要点:
★ 7 月份的房地产数据依旧保持强劲势头,尽管新屋开工面积显示同比增长回落,但单月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7.64%的数据仍旧可以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强势。7 月份汽车销售了108.56 万辆。
★ 工行和建行的信贷目标的厘定给市场带来很大的打击,8 月初公布的新增贷款数据骤降更是加剧了市场担忧。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没有发生大幅的回落。市场仍在担忧货币政策的可能收紧。“外松内紧”是市场对货币政策的简短概括。我们认为为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快速收紧的可能性不会存在;但央行可能通过其他一些政策手段对货币政策进行微幅的调整。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铝价走势的迷离。
★ 尽管价格上涨,7 月份的产量数据并没有反映出这一事实。106.81 万吨的产量数据仍旧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铝价的继续走高将进一步诱发更高成本电解铝产能的启动。因此对于未来铝价的走高,不宜抱有过于乐观的期望。
★ 铝及铝材的进口数据显示回落,这与两市比价下降有关。由于前期LME 铝价上涨过快,国内跟进不足,造成了两市比价的回落较大。但废铝的大量进口反映出国内对铝仍旧有较旺盛的需求。只要市场对铝的需求继续保持,铝价下行空间不会太大。
★ 8 月份LME 的库存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450 万吨附近。尽管没有出现下跌,但相较之前的不断上涨,表明库存增长势头已经得到遏制。一旦库存变化出现转势,那么上涨的空间可能将进一步打开。[!--empirenews.page--]
8 月铝价行情回顾
8 月的铝价既非上半年时常出现的“温吞水”行情,也非7 月份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行情,而是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行情。沪市主力合约最高15360 元/吨,最低14565元/吨。LME 三月铝价最高2070 美元/吨,最低1866 美元/吨。相对LME 铝价,沪铝走势更加迷离,围绕15000 元/吨一线上下波动的轨迹十分明显;而LME 铝价则在后面渐渐走弱。
从下游需求探讨铝价走势的可能性7 月份的房地产数据销售和开工面积表现不同。销售数据依旧表现强劲,7 月份单月销售面积7646.39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64;1-7 月销售面积累计41754.9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1%。
但是新屋开工面积同比增长却有所回落。7 月份为7078.55 万平方米,相对6 月份的12269.25 万平方米有了很大的回落。同比增长也只有0.59%。1-7 月新屋开工面积累计同比55000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1%。
房地产销售和新屋开工面积的这种差异与投资的滞后性有关。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6 月份房地产的销售面积表现非常好,达到34108.59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达到31.73%。1-6 月的新开工面积累计值尽管出现同比下降,但6 月的新开工面积单月值却是出现了大幅上涨,上涨幅度达到了12.08%。
1-7 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28639 亿元,同比增长28.7%。资金的充裕将为房地产的开发和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在销售旺盛的配合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房地产行业还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 月份汽车销售数据依旧喜人,创下108.56 万辆的水平,尽管较6 月份的114.21 万辆有了较大的回落。但由于7,8 月份是淡季,这个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从同比增长上我们可以看出7 月达到了63.04%的水平。这已接近历史高位。[!--empirenews.page--]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7 月份的销售数据之所以保持在如此高的水平,和6 月份的订单未能全部给货有一定关系。事实上6 月份由于销售过于旺盛,导致汽车供不应求,存在汽车订单无法给货的现象,这一部分订单有可能在7 月份的数据里得到了体现。
在考察汽车销售旺盛原因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提到政府的优惠政策。1.6 升以下排量购置税减半,对农村地区购买车辆进行补贴。这两项政策其实都是针对低价位汽车的,如果我们比较一下不同档次汽车的销售同比增长水平,我们就会发现,汽车销量的增长并不仅仅是政策刺激的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2008 年相比,销售同比增长最大的是10-15 万元的汽车,其同比增长率为37.9%。而15-20 万的汽车同比增长水平也在37.4%,同样是一个高水平。只是在20-30 万元之间的汽车销售出现了回落,下降了7.6%,而30 万元以上的汽车同比增长为6.8%。
这个数据对比表明政策刺激并非汽车销量增长的唯一因素。对于未来经济看好的预期,民众的富裕程度,消费结构的改变等方面都可能是支持中高档汽车销量增长的原因。
而这些原因相对政策刺激来说更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对于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我们不能因为政策刺激的减弱而抱有悲观态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强劲的势头还可能继续保持,尽管创新高的可能性有所降低。
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收紧?
7 月份的新增贷款出现骤降,尽管在意料之中,但不可否认,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可能收紧表达了它的不安情绪。
7 月份的新增贷款只有3559 亿元,相比6 月份的15300 亿元,有了大幅回落。
尽管新增贷款数据下降,但是货币供给仍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empirenews.page--]
7 月份的M2 同比增长率为28.37%,与6 月份的28.4%基本持平。M1 同比增长为26.39%,较6 月份的24.66%还有所提高。
M0 的同比增长已经保持在和前期持平的水平。7 月份同比增长11.4%,和6 月份的12.7%相比略有下降。
7 月份PPI 同比下降8.2%,环比增长为1%。从数据上来看,似乎还面临下降压力。
如果仅仅从CPI 和PPI 数据来看,货币政策显然还有理由维持较大的宽松。但事实上,最近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正在逐渐增强。特别是由于猪肉和鸡蛋价格的上涨引发市场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忧。对于货币政策的松紧,市场判断存在较大的分歧。而从中央发出的声音,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分歧。尽管主要的声音仍旧是以宽松为主。
8 月21 日,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撰文指出,今年的信贷总量可能达到11.2 万亿元,将可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埋下重大隐患。吴晓灵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7 月中旬全国人大财经委曾呼吁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
温家宝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向好,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们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要坚持宏观经济政策方向不动摇,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从上面两点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央对于未来货币政策各有分歧意见。吴晓灵本人是央行出身,相对温家宝而言,自然对于经济政策的理解和了解更有自己专业的看法。但在中国而言,人大的职位显然没有国务院来的重要,温家宝的讲话的份量显然具有更加决定性的意义。当然,这并不妨碍其对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央行提出了“动态微调”的主张。[!--empirenews.page--]
传统意义上来讲,货币政策目标一共有四个。保证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那么事实上这四个目标之间有时候并不能保证能够同时满足,无法保证完全的一致性。那么目标之间就有先后之分。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最要紧的目标是什么?不是物价稳定,不是国际收支平衡,也不是充分就业,而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政府工作目标当中的重中之重,从响彻一年的口号“保八”当中就可以看出来。自从去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就提出了保证今年经济增长达到8 个百分点的目标。在提出这个目标的时候,市场对此充满了怀疑的声音,都认为在目前如此艰难的国际环境下,要达到8%的经济增长是相当困难的。从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来看,尽管我们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都未能达到8%的水平,但第一季度6.1%,第二季度7.1%的水平已经让不少人为之惊讶了。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围绕什么展开?经济增长目标还没实现,温家宝强调尽管经济向好,但是不稳定、不确定因速度还很多,还是要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话已经说得十分明确,下半年,中央政府还必须继续为实现8%的GDP 增长而努力奋斗。那么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证经济增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依赖的是出口。但是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环境变得恶劣,国际需求因此受到影响。中国很难寄希望于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那么只能回到国内需求。国内需求分几个部分,政府购买、投资和消费。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表明了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决心,但财政刺激是要依靠资金的。投资亦需要大笔资金。
钱从哪里来?印发钞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上半年7.39 万亿元的新增贷款所取得的经济增长效果有目共睹。政府焉能轻易收回流动性这一神器?不可否认,泛滥的流动性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并不是有利无弊。但如果考虑到明年的政府换届选举,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了。因此经济增长是第一位的,而货币政策必须要为其服务。所以下半年货币政策出现急剧收紧的可能性是极其微小的。[!--empirenews.page--]
但是尽管经济增长是第一目标,但是通货膨胀同样是政府所不能不顾虑的。中国政府素来强调和谐与稳定。如果为着经济增长而不顾通货膨胀,同样是政府所得不偿失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央行尽管并不会立刻加息,但是已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所以下半年的货币政策的方向显得纷繁复杂,一方面为保证经济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性不可能发生迅速扭转,另一方面,为阻止资产价格盲目上涨,并防止出现恶劣的通货膨胀,央行又不可能在某些政策上采取一些调整,进行收紧。市场对此的评论是“外松内紧”。我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总体上还是会继续保持较为宽松的环境,央行不会轻易破坏经济增长的前提性,但是在一些个别政策上可能出现调整,诸如央行票据的发行,市场利率的引导等等。这都加剧了市场的疑虑。我们从8 月份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上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铝价在8 月份显得格外的扑朔迷离。大涨大跌的现象发生频率要明显高于以往,反映出了市场对此的困惑。
产量增长还不充分,复产仍旧留有空间
7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电解铝产量数据为106.81 万吨,(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是108 万吨)。较6 月份的105 万吨环比上升了1.72%%。目前的电解铝平均成本大约在13500 元/吨(各厂商的成本有所差异)。而目前15000 元/吨以上的价格对于相当一部分厂商而言都已经具备了利润空间。只要价格还能够维持在当前的水平,我们预计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电解铝产量还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7月份产量增长不明显,有可能是部分厂商成本较高的缘故。价格还没有完全达到他们的成本之上,因此复产动力不够充足。[!--empirenews.page--]
氧化铝产量较6 月有些许下降,7月份产量为187.82 万吨。按照电解铝和氧化铝1:
2 的比例,氧化铝的产量略为紧张。但是如果考虑进口量,那么氧化铝的供给就出现供给过剩。
我国的氧化铝主要还是以进口为主。6月份我国氧化铝出口虽然大幅提高,从5 月的2785 吨上升到10798 吨,但相对进口量而言仍是微不足道。6 月份我国氧化铝共进口了526120 吨。净进口达到515322 吨。
氧化铝1-7 月份总供应量为1586.1899 万吨,电解铝对氧化铝的需求为1314.909 万吨。总的过剩量达到271.2809 万吨,氧化铝供应过剩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
6月份的电解铝出口仍旧是保持低位,由于国内的铝产品除铝箔和铝板带以外,均需要征收15%的出口关税,出口通道仍旧不畅。6 月份仅仅出口了2872 吨。
7月份未锻轧铝及铝材一共进口222858 吨,较6月下降了36.906%。这可能和两市比价维持在进口成本线以下有一定的关系。
7月份废铝一共进口33.7288 万吨,较6月的18.6524 万吨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供需平衡表上来看,目前电解铝面临的仍旧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货币政策不能像上半年如此强劲的前提下,铝价上涨面临压力。
库存数据剖析
8月份的库存数据基本上变化不是太大,基本上维持在450 万吨左右上下摇摆。只是在8 月底的时候有几日有较大的增加。
取消仓单出现回落。最新的取消仓单数据再次回落到14 万吨以下,最近只有138775吨,占总库存的比例为3%。
库存的增加和取消仓单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来LME 铝价下跌。
总结及展望
8月伊始,铝价就结束了上涨行情。此时LME 正好完成2000 美元/吨的冲顶,而沪铝也在15000 元/吨附近宣告终结上涨趋势。正如上涨之前公布了汽车销量数据和房地产数据,铝价涨势的结束也有一个信号,那就是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担忧。7 月28 日,工行和建行分别公布了各自的全年信贷额度,分别为1 万亿元和9000 亿元。股市在这一消息的刺激下应声而落,拉出一条巨大的阴线。尽管此后三日股市重新拉出三条阳线,但事后证明这三根阳线不过是回光返照。很快在8 月4 日股市踏上了漫漫熊途。8 月初公布的新增贷款数据进一步加深了市场担忧。[!--empirenews.page--]
相对股市而言,铝价的下跌势头并没有表现的那么猛烈。尽管8 月份铝价表现不够强劲,但亦没有发生大幅跌落。这和铝下游的强劲是密不可分的。
房地产销售数据公布出来,显示房地产的需求依旧良好。尽管新屋开工面积增长回落,但由于投资的滞后性,这一回落仍旧是情有可原。汽车销售数据公布出来,108.56万辆仍旧保持在100 万辆以上的水平,相对其他年份,今年这一数据已经是十分强劲了。
这固然和6 月份的订单未能给货有一定的关系。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收紧预期以及下游表现的良好,两种因素混合铸就了铝价的震荡走势。
货币政策方面,为完成经济增长大业,快速收紧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但不排除央行通过一些政策手段的微调,因此希望出现上半年的宽松局面也是基本全无。而伴随着产能的进一步启动,未来铝价可能还要承受更大的压力。9 月份沪铝上涨到16000 元/吨的可能性比较小。更大的可能是在此之下进行宽幅震荡。LME 铝价还要继续经受2000 美元/吨一线的考验。向下空间也已不多。投资者可继续寻求低点买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