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宽幅振荡不可避免

2009-08-18 11:46:39来源: 中铝网

  8月14日沪铜连续指数冲破了5万大关,创7月以来的新高。不断上涨的铜价让人觉得经济危机已渐行渐远,复苏与繁荣似乎翘首可待。但沪铜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在哪里?沪铜是否能够冲过危机之前价格,到达新的高度呢?综合各种情况来看,沪铜上行仍然面临很大压力,价格进入宽幅振荡时期。

  信贷支持力度趋于下降

  2008年四季度中央政府启动4万亿刺激计划一揽子措施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保证中国经济8%的经济增长目标。2009年第一、第二季度GDP实际增长率分别为6.1%和7.9%,在考虑采购经理人指数等经济先行指标后可以确信,全年8%的目标可以实现。

  但宽松货币政策也推升了资产泡沫和加重了通胀压力,央行报告显示房地产业成为上半年7.4万亿元天量信贷的主要流向之一。上半年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新增8826亿元,同比多增486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039亿元,同比多增2210亿元;购房贷款新增4793亿元,同比多增2633亿元。

  若一味追求当前中国经济的GDP增长而忽略了经济的整体和长期健康,无异饮鸩止渴。在实现8%的GDP增长战略目标后,收紧流动性、控制通胀将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方向。8月11日央行公布了7月份的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59亿元,环比大幅减少77%。分析整体形势,下半年的信贷规模可能维持尽量收紧的状态,因而大宗商品的泡沫化动力将减退,实体经济的宏观形势将成为主导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实体经济结构处于战略调整期

  经过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刺激和实施后,中国已经见底企稳,GDP等各项数据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中央在表述2009年下半年走势时仍然强调了不协调、不平衡、不牢固三个词汇。其根源在于中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结构仍会处于不合理状态下。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双双下降,这表明我国经济消费需求拉动不足。而单纯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性和健康性难以保证。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长期以来的问题,不是三个月或者半年可以实现,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增长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也是很艰难的工作,长期而言国家经济必将提升到一个更高、更健康的平台。

  技术周期导致回调

  笔者曾在前期《沪铜长期上涨趋势可以确立》一文中谈到2009年以来金融危机之后的沪铜上涨节奏和周期问题。今年初以美国为首,世界各国陆续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沪铜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波上涨,沪铜接连跨越3万、4万两个重大整数关口,持续上涨34天,涨幅43%。而本轮沪铜上涨以7月9日的39850元/吨至8月14日的50990元/吨的新高,涨幅27%,持续时间持续40天,虽然涨幅逊色量化宽松政策出台之初的那一波沪铜上涨,但考虑沪铜在7月已处于高位,而且当前的价格位置已经接近去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价格,在经济趋势还处于脆弱的恢复过程之中,沪铜的回调实乃正常过程。笔者认为随着国内流动性的明松暗紧,股市巨大的下跌压力,沪铜这波可能到达4万元左右的位置,之后沪铜价格应会在4万—5万元的区间内宽幅振荡。

(责任编辑: 麦兜)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