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7月21日涨跌互现,盘中交投继续维持活跃,主力合约缩量减仓。沪铜主力911合约早盘以43,480元/吨开盘,尾盘收至43,170元/吨,下跌40元/吨;现货908合约尾市报收于43,250元/吨,持平。
从走势上来看,沪铜今日虽然高开后出现回落,但43,000元/吨平台支撑依然较强,在连续大幅上扬后累积了较大的压力,市场有回调整理的需求。自年初以来的上升通道的下方底部不断在上移,整体而言铜价短期上涨的趋势较为明显,短期将会继续创出新高;但中期来看,由于铜市依然处于消费淡季,因此期价上行或将放缓。
消息面上,OZ矿业公司今日表示,浓缩铜精炼为金属的冶炼费用将继续下降,因亚洲的冶炼商无法获取足够的供料。第二季度现货销售已经低于每吨25美元,每磅2.5美分。现货市场定价预计将进一步下跌,因为浓缩铜供应的短缺。 据悉,目前日本冶炼商和生产商之间设定中期处理和精炼费用的谈判仍在进行中,但之前预期的每吨45美元,每磅4.5美分现在已不太可能。 分析师表示,预计中期费用将跌至每吨30美元,每磅3美分的水平。 在1月的年度价格则为每吨75美元,每磅7.5美分,基本上代表了冶炼商在精炼金属上的利润率。
需求上看,瑞典矿业公司Boliden周一表示,全球第二季度锌和铜等基本金属的需求较上季增加,但美国和欧洲的金属需求依然低迷。该公司称,第二季度全球铜需求较上季增加5%,其中中国的铜需求增加7%。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球第二季度铜需求减少13%,而中国的铜需求则同比减少19%。该报告还称,中国铜需求主要是重建库存造成的。
另据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今日表示,4月全球铜市场短缺12万吨,中国进口保持高位是其原因所在。ICSG称,如果计入季节性因素,这一短缺将为5万吨。09年头4个月铜市场短缺3.5万吨,经季节性调整后则为过剩14.1万吨。在此期间,铜消费量同比下降2.9%。虽然中国表观消费增长38%,但这一增长却为其他国家下降18.5%所部分抵消。ICSG表示,中国表观消费增长如此之大系该国1至4月精炼铜净进口同比增长1倍以上所致,但半制品产量同期仅增长1.2%。上述差异反映了中国铜库存上升以及用精炼铜取代废料。
此前数据显示,中国1至4月废料进口降至110万吨,同比下降42%。同时ICSG表示,其他进口市场铜消费表现疲软,其中欧盟15国、日本和美国的消费量分别下降23%、42%和23%。这三个地区约占全球铜消费量30%。09年头4个月全球矿区产量同比增长1.3%至6.2万吨,运作问题则令部分矿区产量下降。不过ICSG表示,受生产限制及全球减产和关闭等影响,矿区产量仍远低于现有产能,产能利用率也降至78%左右。与之相比,过去五年平均利用率为87%。